趙翊強壓厭惡,恭敬行禮:“蔡大人,如今邊疆初定,可軍隊發展仍需諸多助力。
聽聞大人門路寬廣,特來懇請大人幫忙,尋些糧食種子,以備來年耕種。”
蔡京把玩著手中玉如意,慢悠悠道:“將軍開口,自當效力。隻是這糧食種子,眼下也稀缺得很,費些周折在所難免,這人情……”
趙翊會意,遞上禮單:“大人放心,事成之後,另有重謝。”
蔡京接過禮單,掃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揚:“將軍爽快,我這就著人去辦。”
幾經波折,靠著這些寵臣的“幫忙”,幾十萬斤糧食種子終於有了著落。
趙翊看著堆積如山的種子,心中五味雜陳,為了大宋,他不惜與這些蛀蟲交易,隻盼能在風雨飄搖中為軍隊撐起一片天。
山穀中的開墾初見成效,嫩綠的麥苗破土而出,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是希望的旗幟。
將士們和百姓們看著親手勞作的成果,乾勁更足了。然而,朝廷的消息卻如陰霾,悄然逼近。
密探來報,朝堂之上已有人提議裁軍,理由冠冕堂皇:削減開支、休養生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翊深知,這背後是皇帝的默許,是朝臣們短視的自私。
一旦裁軍令下,苦心經營的防線將千瘡百孔,金兵再度南下時,大宋將危在旦夕。
緊急軍議上,眾將領義憤填膺。
“將軍,朝廷此舉,無異於自毀長城!咱們拚死拚活掙來的局麵,怎能拱手讓人?”
“就是,這些新兵蛋子能頂什麼用?真到打仗,還得靠咱們兄弟!”
趙翊抬手壓下眾人議論,目光冷峻:“我等自然不能坐視。
朝廷旨意不能抗,但咱們可以變通。那兩萬名額,咱們從新兵、老弱中挑選,表麵應承,實則精銳另行安置。
山穀那邊加快建設,務必趕在裁軍令落地前,做好萬全準備。”
“將軍英明!”眾將齊聲讚同。
此後,趙翊一麵安排人手應付朝廷可能的視察,一麵加速山穀備戰進程。
在他心中,一幅自給自足、軍民共守的藍圖逐漸清晰:山穀內,農田阡陌縱橫,糧倉充實;營帳整齊排列,士兵日夜操練;百姓安居樂業,戰時為軍後盾。
即便朝廷拋棄他們,這片土地也能孕育出抗金的力量,守護大宋山河。
日子一天天過去,朝廷的裁軍旨意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趙翊頻繁往返於軍營與山穀,督促各項事務。
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努力,都是對命運的抗爭,對大宋未來的執著堅守。
終於,那道令人揪心的旨意還是來了。欽差大臣帶著皇帝詔書,耀武揚威地來到軍營。
宣讀詔書時,周圍士兵們緊握雙拳,眼中滿是憤怒與不甘。
趙翊恭敬接旨,高聲謝恩,隨後有條不紊地安排“裁軍”事宜。兩萬新兵、老弱在眾人“不舍”目光中,黯然返鄉,而真正的精銳,已悄然隱入山穀,繼續磨礪爪牙。
欽差大臣離開後,趙翊望著遠去的背影,心中發誓:大宋啊,哪怕被朝廷拋棄,我趙翊也定要帶著這些熱血男兒,在絕境中尋出一條生路,等金兵再來,定叫他們有來無回!山穀中,炊煙嫋嫋升起,與操練聲、讀書聲交織在一起,那是希望的樂章,奏響在大宋最艱難的時刻,為這片古老土地續寫不屈的傳奇。
喜歡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