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汴京的東宮書房內,趙翊靜靜地佇立在巨大的輿圖前,燭火搖曳,將他的身影投射在繪滿山河的圖上,忽長忽短。
案幾上,來自各地的軍改驗收文書堆積如山,燭光跳動間,能清晰看見封皮上鮮紅的大印。
他伸手輕輕撫過輿圖上南方的區域,那裡剛經曆過一場驚心動魄的平叛。
宗澤和張叔夜,宛如兩把鋒利的利刃,迅速平定了南方的叛亂。
叛亂初起時,消息如驚雷般傳入汴京,朝堂震動,不少大臣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宗澤和張叔夜迅速集結兵力,憑借著對局勢的精準判斷和出色的指揮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控製了局麵。
他們對叛軍的行動了如指掌,每一次出擊都恰到好處,仿佛提前知曉叛軍的每一步計劃。
這不僅得益於朝廷強大的情報網絡,更彰顯了軍改後軍隊的高效與協同。
南方的快速平叛,如同一記重錘,敲碎了各地某些將領心存僥幸的幻想。
原本那些試圖觀望、拖延軍改的人,看到南方的局勢,徹底明白朝廷推行軍改的決心如鋼鐵般不可動搖,任何討價還價的想法都隻能化為泡影,無奈之下,隻能乖乖接受軍改的驗收。
趙翊的目光又移向西軍所在之處,想起李家軍的事,他微微皺起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種師道,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將,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憑借著多年的威望和智慧,成功勸導李家軍迷途知返。
趙翊原本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倘若李家軍執意叛亂,王勇早已待命,準備給予李家軍致命一擊。
他也考慮過李家軍可能投降西夏李乾順的情況,但趙翊深知李乾順不敢輕易接納李家軍。
大宋數十萬精銳之師,如同一頭沉睡的巨獸,一旦被激怒,將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西夏若接納李家軍,無異於引火燒身,宋軍的鐵蹄將再次踏破西夏的邊境,讓其城池麵臨兵臨城下的危機。
還好,李家軍最終聽從了種師道的勸導,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內戰。
軍改的成功,意味著趙翊承諾的發軍餉時刻到來。
在這之前,他著手讓宋明遠籌備大宋銀行。
宋明遠原本是兵部的一個主事,一次偶然的機會,趙翊與他交談,發現這個年輕人思維極其活躍,言辭間充滿了新奇的想法。每次討論事情,宋明遠總喜歡據理力爭,討價還價,但他的觀點往往切中要害,展現出非凡的經商頭腦。
有一次,兵部采購一批軍需物資,宋明遠負責談判。
以往采購此類物資,朝廷往往要花費高昂的價格,且質量參差不齊。
宋明遠接手後,先是對市場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了解到不同供應商的成本和競爭態勢。
在談判中,他巧妙地運用這些信息,與供應商展開了激烈的討價還價。
他不僅指出其他供應商的優勢,還提出了長期合作的誘人條件,最終以低於以往三成的價格購得了質量上乘的物資。
還有一次,兵部處理一批閒置的裝備,宋明遠提出了一個獨特的方案。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低價拋售,而是組織了一場拍賣會,吸引了眾多民間買家和周邊勢力的參與。
通過精心的策劃和宣傳,這場拍賣會不僅讓閒置裝備賣出了高價,還為兵部帶來了一筆可觀的額外收入。
趙翊意識到,這樣的經商人才在兵部實在是被埋沒了,於是果斷將他調到身邊,委以籌備大宋銀行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