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的冬日寒風凜冽,城牆上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王貴身披厚重的玄鐵鎧甲,腰間懸掛著一柄長刀,刀鞘上的紅纓被風吹得肆意飛舞。
他望著校場上正在進行實戰演練的“複仇軍”,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自豪。
遠處,驗收人員正對著手中的記錄冊驚歎不已,他們麵前的這支“複仇軍”,無論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團隊協作配合,都遠超想象。
“複仇軍”的士兵來自五湖四海,成分極為複雜。
隊伍中有當初被金兵俘虜的宋軍士兵,他們在敵營中受儘折磨,對金兵的仇恨深入骨髓;有流離失所的流民,金兵的鐵蹄踏碎了他們的家園,親人在戰火中喪生;
還有一些曾是綠林好漢,為了抵禦金兵的掠奪,投身到這支隊伍。
趙翊太子將他們組織起來,命名為“複仇軍”,意在讓他們有朝一日向金兵討回血債。
朝堂上的那些言官,整日高談闊論,對“複仇軍”嗤之以鼻,認定這支隊伍會因人員雜亂而不堪一擊。
然而,他們低估了士兵們心中對金兵的熊熊怒火,更不理解“複仇”二字對這些人的意義。
當驗收數據擺在言官們麵前時,他們目瞪口呆,難以置信。“這‘複仇’兩字的力量,當真不可小覷啊!”一位驗收官員苦笑著搖頭。王貴雙手抱拳,鄭重回應:“不錯,這正是趙元帥,如今的太子殿下命名的深意。”
與此同時,在西北,西軍的整頓工作雖磕磕絆絆,卻也在韓世忠、呂端、張俊和劉光世等將領的大力支持下基本完成。
但仍有部分將領對朝廷指令陽奉陰違,其中以李彥仙為首的李家軍最為頑固。
在李家軍的營帳中,李彥仙身著褐色戰袍,濃眉緊鎖,手中緊握著一份軍改文書,臉上滿是不屑。
“哼!朝廷那些文官,隻會紙上談兵,當年胡亂指揮導致戰敗,如今又想對我們指手畫腳。我李彥仙,絕不再聽從他們的號令!”他將文書狠狠摔在桌上,震得案上的燭台搖晃不已。
就在這時,帳外傳來通報:“種師道樞密使求見!”李彥仙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還是揮手示意:“請進。”
種師道身著素色披風,步伐沉穩地走進營帳。
他目光如炬,掃視了一圈營帳,最後落在李彥仙身上,微微拱手:“李將軍,彆來無恙。”李彥仙勉強起身回禮,語氣冷淡:“種樞密使大駕光臨,所為何事?該不會是來勸我配合軍改的吧?”
種師道並未在意李彥仙的態度,他緩緩走到營帳中央,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一幅軍事地圖上,說道:“李將軍,如今的大宋朝廷,已非昔日可比。
主政的是英明神武的監國太子,他愛民如子,戰功赫赫,深受百姓和將士們的擁護。”李彥仙雙手抱胸,冷笑一聲:“太子又如何?我隻知道,朝廷的文官向來打壓武將,這次軍改,說不定又是想剝奪我們的權益。”
種師道轉過身,直視李彥仙的眼睛,神色嚴肅:“李將軍,你錯了。
太子殿下不僅不反感武將,還賞罰分明,從不亂指揮。
軍改之後,軍餉將由國庫直接通過太子殿下設立的‘銀行’發放,徹底杜絕了‘喝兵血’的現象,再也不用擔心被文官彈劾。”
李彥仙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動搖,但仍強硬地說:“即便如此,我還是信不過朝廷。
大不了,我率部投效西夏,我與西夏皇族同姓同族,李乾順定會接納我。”
種師道聞言,微微搖頭,語氣加重:“李將軍,你太天真了。如今的大宋,實力今非昔比。
杭州剛傳來消息,太子殿下的一個近衛營僅360人,便將5000叛軍擊垮。
王勇將軍麾下數萬大軍,隨時可將你包圍。
再者,你算你投效西夏後,隻要太子殿下一聲令下,李乾順為保西夏,必定會將你的人頭送往東京城。”
李彥仙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他下意識地握緊了腰間的劍柄,因為他想起上次西夏被打敗了,最後被迫割地賠款,如果他投效西夏,先不說李乾接不接受,而是敢不敢接受的問題,否則就會麵臨國破家亡,而李乾順絕對不會因他而得罪大宋,所以種師道的話讓他覺得已無路可選了。
種師道見狀,放緩了語氣:“李將軍,太子殿下準備啟動‘滅金’大計,隻要軍改成功,軍隊整頓完畢,便會揮師北上。
若你能儘快完成軍改,向太子上書請纓,太子殿下定會考慮給你建功立業的機會。
到時候,名垂青史,不比你靠吃‘兵血’,背負罵名強得多?”李彥仙的手微微顫抖,他緩緩鬆開劍柄,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
“還有,”種師道繼續說道,“其他部隊軍改後,士兵們都將享受到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你能保證你的將領和士兵不會動心?萬一他們將你綁了,投奔其他部隊,你又當如何?”李彥仙的身體晃了晃,像是被重重一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癱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滯,腦海中不斷回響著種師道的話,腦裡想象著,真有那麼一天,他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許久,李彥仙緩緩起身,對著種師道深深一拜:“種樞密使,多謝你的開導。我這就下令,最快速度整頓軍隊,隨時歡迎驗收人員前來。”種師道欣慰地笑了笑,上前扶起李彥仙:“李將軍能迷途知返,實乃大宋之幸。”
走出營帳,種師道望著遠處連綿的山脈,心中默默念叨:“太子殿下,西軍的整頓,又邁出了關鍵一步。”寒風依舊呼嘯,但他的眼中,卻充滿了希望。
在大同府,王貴望著整齊劃一的“複仇軍”,心中感慨萬千。“複仇”二字,如同燃燒的火焰,激勵著每一位士兵奮勇向前。
而在西北,李彥仙的李家軍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整頓,一場關乎大宋命運的變革,正悄然席卷整個軍隊。
隨著各地軍隊整頓的完成,大宋軍隊煥然一新,士氣高漲。
太子趙翊站在東京城的城樓上,俯瞰著整座城市,心中謀劃著未來的戰略。“滅金”的號角,即將吹響,大宋的命運,將在這場戰爭中改寫。
他的目光堅定,望向北方,那裡,是金兵的領地,也是大宋軍隊複仇的方向。
此時的大宋,雖然曆經磨難,但在太子趙翊的帶領下,正逐漸走向複興。
軍隊的整頓,不僅提升了戰鬥力,更凝聚了人心。
無論是“複仇軍”的士兵,還是西軍的將士,都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敵人的仇恨,等待著出征的那一刻。
在曆史的長河中,這一場整軍行動,無疑是大宋命運的轉折點。
它見證了人性的堅韌、智慧的較量,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喜歡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