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裡的駝背五爺:北平市井奇人異事
1923年深秋,北平城被一片蕭索的寒意籠罩。天橋茶館的屋簷上,前夜的寒露還凝著,在微弱的晨光裡閃爍著清冷的光。跑堂的二喜子嘴裡呼出白氣,雙手麻利地支起藍布門簾。就在這時,一個駝背老頭慢悠悠地踱進了門檻。
這老頭的後背彎得厲害,像一口倒扣多年、曆經滄桑的鐵鍋。他身上的青布長衫下擺沾著星星點點的泥星子,像是在街巷裡匆匆走過,被濺起的泥水弄臟了。可偏生腰間係著條簇新的玄色綢帶,那綢帶的料子極好,在晨光的映照下,泛著幽幽的、神秘的光,和他那略顯邋遢的長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掌櫃的,來碗高末。”老頭一開口,聲音沙啞粗糙,像是砂紙在粗糙的磚牆上用力磨過,帶著一種歲月沉澱的質感。二喜子正要應聲,不經意間瞥見那人袖口露出的半截玉扳指。這玉扳指可不一般,羊脂玉溫潤細膩,裡頭還沁著絲絲縷縷的血絲紋,在二喜子有限的見識裡,分明記得這是前清貝勒爺才戴得起的珍貴物件,心裡不禁泛起一陣疑惑。
從那之後,這駝背老頭就仿佛在茶館西南角的榆木方桌紮了根。日子一天天過去,茶客們漸漸知曉他姓關,姓五,都客氣地喚他五爺。說起來也著實奇怪,自從五爺在這茶館常駐,原本三天兩頭就來鬨事的混混們竟都遠遠地繞著走。有眼尖的茶客留意到,每逢那些地痞無賴在茶館裡尋釁滋事,五爺總是不緊不慢地掏出那根雕著饕餮紋的銅煙杆,在桌麵輕輕敲三下。神奇的是,不過片刻,門外準保就會響起巡警那有節奏的皮靴聲,就好像五爺提前知曉巡警的巡邏路線,又或者和巡警之間有著某種默契的聯絡方式。
春分那日晌午,暖烘烘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茶館裡。兩個車行的漢子卻為爭客源在茶館裡動起了拳腳。一時間,八仙桌被掀翻在地,青花瓷碗劈裡啪啦地碎成無數瓷片,茶水濺得到處都是。掌櫃的急得滿臉通紅,直跺腳,卻又不敢上前阻攔。就在這混亂之際,五爺顫巍巍地站起身來,他的駝峰在青布衫下起伏著,活像一隻行動遲緩的老龜殼。
“二位爺可聽說過‘龍須麵’的掌故?”五爺的聲音不高,卻像有魔力一般,讓原本喧鬨嘈雜的茶館瞬間安靜下來,滿堂茶客都怔住了。五爺不慌不忙,就著窗欞漏下的光斑,緩緩講起庚子年洋兵破城時,前門賣麵的王瘸子的故事。他講得繪聲繪色,說到德軍上尉用刺刀挑起麵條時,那緊張的氛圍仿佛就在眼前,打架的漢子不知不覺鬆了拳頭。待講到王瘸子那句“麵條離了湯頭就是斷頭麵”,兩人竟紅著臉,互相作起揖來,一場衝突就這樣在五爺的故事裡悄然化解。
這年臘月二十三祭灶,茶館裡彌漫著一股喜慶又神秘的氣息。五爺破天荒地要了壺竹葉青。跑堂的瞧見他小心翼翼地從懷裡摸出個油紙包,打開一看,裡頭裹著半塊發硬的槽子糕。酒過三巡,五爺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暈,突然拍著桌子唱起岔曲:“正月裡,雪花飄,駝背老頭把香燒……”他那沙啞的嗓門混著呼嘯的北風在茶館裡打著轉,驚得簷下的麻雀撲棱棱亂飛。唱到“灶王爺上天言好事”那句時,五爺的銅煙杆往香爐方向虛點三下,神奇的事情再次發生,爐中線香突然爆出個燈花,刹那間,滿室異香,仿佛真有神靈在這煙火人間駐足。
轉過年來開春,東城綢緞莊的少東家一身光鮮,帶著一塊嶄新的洋懷表來茶館顯擺。那懷表在他手中晃來晃去,引得不少茶客投去羨慕的目光。五爺眯著眼瞅了半晌,突然冒出一句:“光緒二十六年,德國公使的懷表可比你這塊大三圈。”眾人先是一愣,隨即哄笑起來,覺得五爺不過是在吹牛。五爺也不惱,從袖中不緊不慢地摸出個鎏金打簧表,表蓋上霍然刻著普魯士鷹徽,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古樸而又莊重的氣息。少東家的臉瞬間漲得通紅,覺得麵子掛不住,轉身要走。卻被五爺一把拽住衣袖:“後生,知道這表怎麼來的?那年克林德碑還沒立呢……”接著,五爺便娓娓道來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聽得眾人目瞪口呆。
1937年,秋雨綿綿的清晨,北平城被陰霾籠罩。茶館裡突然闖進幾個日本兵,帶頭的軍官挎著明晃晃的軍刀,皮靴重重地踩在地板上,發出刺耳的吱呀聲。五爺蜷縮在角落的陰影裡,煙鍋裡的火星明明滅滅,像是在黑暗中閃爍的希望之光。當刺刀挑開他麵前的茶碗時,滾燙的茶水灑了一桌。就在這時,老頭突然用流利的日語說了句:“代代木的櫻花該謝了吧?”軍官的手猛然頓住,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刀尖上的茶水滴滴答答落在五爺的駝背上。
後來茶客們傳言,那天五爺被請去日軍司令部說了半日書。等掌燈時分回來時,青布衫的前襟沾著幾點墨漬,像是有人故意潑翻了硯台,又像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交鋒中留下的隱秘痕跡。打那天起,五爺的銅煙杆再沒在桌角敲出過巡警的腳步聲。倒是常有穿灰布長衫的生麵孔來喝茶,他們神色神秘,專挑五爺鄰桌落座,低聲交談幾句後又匆匆離去。
1948年冬,北平城被嚴寒包裹。五爺的駝背幾乎彎成了直角,行動愈發遲緩。臘八那天,他裹著件露棉花的黑棉襖,哆哆嗦嗦地走進茶館,說要給大家說段《劉伯溫燒餅歌》。他的聲音微弱,卻透著一股堅定。說到“猛虎下山百獸驚”時,外頭突然傳來報童清脆的叫賣:“傅作義將軍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滿堂茶客呼啦一下湧向門口,歡呼雀躍,沉浸在這即將到來的新生活的喜悅中。誰也沒注意到,五爺悄悄地把銅煙杆塞進了灶膛,那根陪伴他多年、見證了無數風雨的銅煙杆,仿佛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
如今,前門大街早已改頭換麵,曾經的茶館換上了絢麗的霓虹招牌。可偶爾還能聽見老輩人坐在街邊的石凳上,眯著眼,悠悠地念叨:“要說能人異士,還得數當年駝背五爺……”這時,總有個穿中山裝的白發老者輕咳一聲,緩緩說道:“民間智慧就像茶館裡的茶垢,看著醃臢,細品才有滋味。”眾人轉頭望去,隻見老者腰間玄色皮帶扣上,隱約透著饕餮紋的輪廓,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被歲月塵封的往事。
喜歡九州民間誌請大家收藏:()九州民間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