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七年霜降,養心殿的暖閣裡飄著驢肉香。慈禧太後握著翡翠煙嘴,看著李蓮英將第三碗驢肉羹端上桌。
"小李子,這驢肉羹的味道似乎淡了些。"慈禧輕輕啜了一口,"是不是換了廚子?"
李蓮英撲通跪倒:"老佛爺明鑒!張守義染了風寒,今兒換了他徒弟王五侍候。"
"哦?"慈禧放下煙嘴,"傳王五進來。"
王五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感覺後背被冷汗浸透。慈禧端詳著他年輕的麵龐:"你師父教了你多少本事?"
"回老佛爺的話,師傅隻教了些粗淺手藝。"王五磕頭時,帽簷擦過金磚,"這驢肉羹是師傅昨夜帶病熬製的。"
慈禧突然冷笑一聲:"哀家看你這細皮嫩肉的,倒像個讀書郎,莫不是偷偷往湯裡加了什麼?"她轉頭對李蓮英說,"去把張守義叫來,哀家要當麵問問。"
李蓮英退下時,王五聽見自己心跳如擂鼓。他想起師傅說過,老佛爺的舌頭能嘗出二十裡內的水質差異,如今這驢肉羹裡加了野山參,不知太後能否察覺。
片刻後,張守義被兩名太監架著進來。他麵色潮紅,額頭燙得能煮熟雞蛋:"老佛爺恕罪,奴才實在..."
"閉嘴!"慈禧打斷他的話,"哀家問你,這驢肉羹裡是不是加了野山參?"
張守義渾身劇震,差點癱倒在地:"老佛爺聖明,奴才該死..."
"你可知哀家為何讓你進養心殿侍候?"慈禧的聲音突然溫柔起來,"哀家這身子,早年落下的病根,隻有野山參能調理。可宮裡的太醫偏說野山參燥熱,不讓多用。"她起身走向張守義,"你倒聰明,把野山參混在驢肉裡,借驢肉的燥熱來中和人參的寒涼。"
張守義冷汗涔涔:"老佛爺恕罪,奴才隻是..."
"住口!"慈禧突然提高聲調,"哀家要賞你。從即日起,你升任禦膳房副總管,專管哀家的膳食。"她轉身對李蓮英說,"去把驢肉張的作坊擴建三倍,多養些黑驢,每日喂足黑豆枸杞。"
李蓮英躬身領旨時,看見王五正攙扶著張守義往外走。張守義的背影佝僂如蝦米,與平日挺直的腰杆判若兩人。
宣統元年冬,清東陵的寒風卷著雪花。張守義跪在慈禧太後的陵前,手裡捧著個檀木匣子。匣子裡裝著半塊翡翠鐲子,正是當年光緒帝進獻的那隻。
"老佛爺,您要的驢肉肉絲奴才給您帶來了。"張守義顫抖著打開食盒,"這是用長白山野山參燉了三天三夜的,您嘗嘗..."
話音未落,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鮮血染紅了衣襟。王五慌忙扶住師傅:"師傅,您這病..."
"莫要聲張。"張守義擦去嘴角的血跡,"老佛爺在時,總說驢肉的燥熱要配野山參的寒涼。可她哪裡知道,這驢肉和野山參同吃,會損耗人的元氣。"他望著墓碑上的"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字樣,"老佛爺貴為太後,卻被這口驢肉誤了性命。"
王五震驚地看著師傅:"您是說,老佛爺的病..."
"正是。"張守義將匣子放在墓碑前,"老佛爺常年吃這驢肉肉絲,體內寒熱交攻,最終..."他突然劇烈抽搐起來,鮮血從七竅湧出,"王五,你要記住...驢肉雖美,不可多食..."
話音未落,張守義氣絕身亡。王五跪在雪地裡,看著師父的屍體漸漸被白雪覆蓋。遠處傳來守陵人悠長的梆子聲,驚起寒鴉掠過天際。
民國初年,北平城流傳著"西太後好食驢肉絲"的傳說。有人說慈禧太後因貪食驢肉早衰而亡,有人說驢肉張的後人得了瘋病,還有人說東陵慈禧墓裡陪葬著整頭黑驢。
但真正知道真相的人,都已化作黃土。唯有禦膳房的老太監們私下相傳,當年慈禧太後用膳時,總會在驢肉裡加野山參,而這道菜的發明者,正是那個暴斃在東陵的張守義。
至於驢肉張的作坊,早已在宣統年間關閉。唯有東四牌樓的老槐樹記得,那裡曾飄出過奇香,也埋下過不為人知的秘密。
喜歡九州民間誌請大家收藏:()九州民間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