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韓湘子造酒開花的故事,那可是宋朝年間就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一段奇聞。那會兒長安城裡的老少爺們兒,茶餘飯後聚在一塊兒,隻要有人起個頭說“韓湘子”三個字,保準有一大幫人湊過來接話,有的說親眼見過那酒壇裡開出的花,有的說韓湘子當年釀的酒能治百病,說得有鼻子有眼,仿佛自個兒就是那故事裡的人。
咱今兒個就把這段故事好好說道說道,得從韓湘子還沒成神仙那會兒說起。那時候他叫韓湘,是大文豪韓愈的侄孫,這層關係得先拎清楚,不然往後的事兒就說不清道不明了。
韓愈這人,在朝堂上是出了名的硬骨頭,寫文章更是一把好手,可他對自個兒這侄孫,那是既頭疼又心疼。為啥?因為韓湘打小就不愛讀那些之乎者也的聖賢書,偏偏喜歡搗鼓些花花草草,有時候還跟著街上的道士瞎轉悠,學些畫符念咒的玩意兒。韓愈見了,氣得胡子都直抖,拿著戒尺追著他打,邊打邊罵:“你這小子,放著好好的功名不去求,整天跟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塊兒,將來能有啥出息!”
韓湘被打得嗷嗷叫,可過後該乾啥還乾啥,隻是比以前更隱蔽了。他總說:“叔公,這世間的道理不止書本裡有,花草裡有,雲彩裡有,連那風裡都藏著學問呢。”韓愈聽了這話,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最後歎口氣:“罷了罷了,你這性子,隨你爹媽去了。”
其實韓湘心裡頭有杆秤,他知道叔公是為他好,可他總覺得自個兒的命數不在科舉上。夜裡睡不著的時候,他常常望著天上的月亮發呆,總覺得有啥事兒在等著自個兒去做,具體是啥事兒,他又說不上來,就像揣著個沒發芽的種子,知道它會開花,可不知道開啥樣的花。
轉機出現在韓湘十六歲那年。那天他在終南山裡采藥,迷了路,轉悠到一個瀑布跟前,看見個白胡子老道坐在石頭上釣魚,魚竿是根枯枝,魚線是根蛛絲,水裡頭連個魚影子都沒有,可老道釣得津津有味。韓湘覺得稀奇,就走過去作揖:“道長,您這釣的不是魚吧?”
老道轉過頭,眼睛亮得像山裡的星星,哈哈一笑:“小娃娃眼光不錯,我釣的是有緣人。”韓湘一聽,心裡頭咯噔一下,就蹲在旁邊跟老道聊起來。老道也不藏著掖著,跟他講了些陰陽五行、煉丹修道的事兒,韓湘聽得入了迷,太陽落山了都沒察覺。最後老道給了他一粒黑乎乎的藥丸,說:“吃了它,往後你就知道自個兒該乾啥了。”
韓湘半信半疑地把藥丸吞了,剛下肚就覺得肚子裡像揣了團火,順著嗓子眼往上冒,接著又像有條小蛇在血管裡亂竄,折騰得他在地上打滾。等那股勁兒過去,他忽然覺得腦子清明了不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看那老道,哪兒還有啥老道,就見一道白光衝天而去,隻留下句話在風裡飄:“釀酒開花日,點化世人時。”
韓湘這才明白,自個兒遇上仙人了。打那以後,他像是變了個人,雖然還是不愛讀聖賢書,可身上多了股仙氣兒,說話辦事兒也透著股機靈勁兒。他開始琢磨老道說的“釀酒開花”,心想這酒該咋釀,釀出來的花又能有啥用。
過了兩年,韓愈因為上表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這潮州在當時可是蠻荒之地,瘴氣彌漫,路途遙遠,韓愈一把年紀了,這一去還不知道能不能回來。韓湘得知消息,急得直跺腳,連夜收拾了個小包袱,跟在韓愈的隊伍後麵,一路護送。
韓愈起初不樂意,罵他:“我被貶官已是倒黴事兒,你跟著我乾啥,不怕沾了晦氣?”韓湘卻不吭聲,隻管跟著,白天幫著挑行李,晚上守在韓愈帳篷外,遇著山賊劫匪,他總能憑著從老道那兒學來的本事化險為夷。有一回隊伍走到藍關,下起了鵝毛大雪,山路被封,大夥兒凍得直哆嗦,韓愈望著漫天大雪,歎了口氣:“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啊。”
韓湘聽了,趕緊從包袱裡掏出個小酒葫蘆,遞給韓愈:“叔公,喝點酒暖暖身子。”韓愈接過來抿了一口,隻覺得那酒入口甘甜,順著喉嚨下去,渾身都暖和起來,剛才的愁緒也散了不少。他奇道:“你這酒哪兒來的?味道不錯。”韓湘笑了笑:“是我自己釀的,還沒釀好呢,先給叔公暖暖身子。”
韓愈這才仔細打量起自個兒這侄孫,見他雖然穿著粗布衣裳,可眉宇間透著股從容淡定,不像以前那般毛躁了。他心裡頭有點欣慰,又有點納悶,這小子到底跟著那老道學了些啥。
到了潮州,韓愈發現這兒的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光缺衣少食,還染上了一種怪病,渾身發癢,起紅疙瘩,找了好多大夫都治不好。韓愈看著心疼,卻沒啥辦法,整天唉聲歎氣。韓湘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對韓愈說:“叔公,我有辦法治好他們的病。”
韓愈將信將疑:“你能有啥辦法?彆瞎折騰。”韓湘卻不含糊,找了個僻靜的院子,支起幾口大缸,又去山裡采了些奇奇怪怪的草藥,有開著紫色小花的,有長著鋸齒葉子的,還有帶著怪味的根莖,一股腦兒全扔進缸裡,又往缸裡倒了些山泉水,然後蓋上蓋子,說要釀七七四十九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百姓們聽說韓愈的侄孫要釀酒治病,都覺得新鮮,有的好奇地來看熱鬨,有的暗地裡笑話他:“這毛頭小子懂啥,釀酒能治病?怕不是瘋了吧。”韓愈也替他捏把汗,可看韓湘那胸有成竹的樣子,又不好多說啥。
韓湘不管彆人咋說,每天準時去院子裡查看,一會兒添點柴火,一會兒對著酒缸念念有詞,那認真的樣子,就像在伺候啥稀世珍寶。有回半夜起了大風,把缸蓋吹掉了,韓湘光著腳丫子就跑出去,抱著缸蓋往回蓋,手被地上的石子劃破了也不在意,隻顧著看缸裡的酒有沒有灑出來。韓愈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幕,心裡頭五味雜陳,覺得這侄孫是真的長大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到了第四十九天頭上,天剛蒙蒙亮,韓湘就把韓愈和幾個生病的百姓叫到院子裡。他深吸一口氣,掀開了第一個酒缸的蓋子。就在蓋子掀開的那一刻,奇跡發生了——缸裡的酒液清澈見底,一股奇香撲麵而來,香得人骨頭都酥了,更奇的是,酒液上麵竟然浮著一層小小的白花,像是剛從枝頭摘下來的梅花,還帶著露珠呢。
大夥兒都看呆了,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韓湘又掀開第二個缸蓋,裡麵飄著的是紅色的花,像一團團小火苗;第三個缸蓋掀開,是黃色的花,金燦燦的晃人眼;第四個缸蓋掀開,是藍色的花,像天空一樣明淨。四個缸裡,四種顏色的花,在酒液上輕輕搖晃,好看得讓人忘了呼吸。
“這……這是啥神仙酒啊?”一個老頭結結巴巴地問。韓湘笑著說:“這叫百花酒,能治百病。”他舀出一碗帶白花的酒,遞給一個渾身發癢的小夥子:“你試試。”小夥子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剛咽下去,就覺得渾身舒服,身上的癢勁兒一下子就沒了,他低頭一看,胳膊上的紅疙瘩也消了不少。
“真管用!真管用!”小夥子高興得直蹦。其他人見了,也趕緊上前要酒喝。韓湘一一給他們舀酒,喝了酒的人,不管是啥病,都覺得舒服多了,有的當場就好了大半。韓愈站在一旁,看著缸裡的花,又看看韓湘,突然明白了啥,喃喃地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打那以後,韓湘子造酒開花的事兒就傳開了,從潮州傳到長安,又從唐朝傳到宋朝,越傳越神。有人說他釀的酒喝了能長生不老,有人說他那酒壇裡的花能驅邪避災,還有人說他後來成了仙,跟著呂洞賓他們去遊山玩水了。
其實啊,這故事裡的道理,就像韓湘子釀的酒一樣,得慢慢品才能明白。韓愈一生主張儒家之道,卻偏偏被信道教的侄孫點化;韓湘子不愛功名,卻用釀酒開花的方式救了百姓,這世上的事兒,哪有那麼多非黑即白呢?就像那酒裡的花,看著是花,其實也是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才是最妙的地方。
後來韓愈在潮州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們都念他的好,為他建了祠堂。而韓湘子呢,據說真的成了八仙之一,常常背著個花籃,籃子裡就裝著他當年釀的酒和開的花,走到哪兒,就把福氣帶到哪兒。有人說在月圓之夜,還能聽見他在雲端唱著歌,唱的就是那首“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隻是歌聲裡沒有了當年的愁苦,多了些灑脫和自在。
這故事傳到宋朝,又添了些新的細節。說有個書生,趕考路上得了重病,躺在破廟裡等死,正好遇上韓湘子路過,給了他一杯帶花的酒,書生喝了之後,病立馬就好了,還考中了狀元。還有的說,有個小媳婦,丈夫外出做生意,三年沒回來,她天天以淚洗麵,韓湘子見了,給她釀了壇酒,酒裡開出朵並蒂蓮,沒過幾天,她丈夫就回來了,原來是在路上遇著劫匪,被好心人救了,耽誤了行程。
這些傳說啊,真假咱先不說,可裡麵藏著的,都是老百姓的念想。誰不希望有那麼一種酒,能驅散病痛,能帶來團圓,能讓人心裡頭的愁苦像那酒裡的花一樣,漂漂亮亮地綻放,然後舒舒服服地散去呢?
韓湘子造酒開花,說到底,釀的不是酒,是人心;開的不是花,是希望。就像咱現在,日子過著過著,難免有磕磕絆絆,可隻要心裡頭有那麼點盼頭,像韓湘子守著他的酒缸一樣,守著那份希望,總有一天,咱的生活也能像那酒裡的花一樣,開出意想不到的驚喜來。
這故事啊,還得接著往下傳,傳到下個朝代,傳到咱現在,傳到以後的日子裡,因為那酒裡的香,花裡的美,還有那份藏在故事裡的溫暖,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喜歡九州民間誌請大家收藏:()九州民間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