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莫將販夫作比倫,莫以私怨亂綱常_新閱微異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新閱微異談 > 第116章 莫將販夫作比倫,莫以私怨亂綱常

第116章 莫將販夫作比倫,莫以私怨亂綱常(1 / 1)

【苛責於賢】——

南宮的鮑敬之先生曾講述過這樣一件事。他的家鄉有位陳姓書生,因家中嘈雜難以靜心,便借住神祠讀書。祠內古柏參天,蟬鳴聒噪,夏日午後悶熱難耐。一日深夜,月明星稀,陳生索性解開衣襟,赤膊睡在神祠廊簷之下,期盼能借穿堂風稍解暑氣。

朦朧間,忽覺一陣陰風襲來,他竟被傳喚至神座前。但見殿內燭火搖曳,神像威嚴,正欲叩拜,卻聽一聲怒喝:"書生無禮,成何體統!"陳生嚇得渾身戰栗,抬頭辯解道:"回稟尊神,此前殿內早有幾個商販橫七豎八地睡著,我無奈才退至廊下,為何獨獨責怪於我?"

神像雙目如電,沉聲道:"商販目不識丁,渾渾噩噩如同豬鹿,與他們計較什麼?你飽讀詩書,當知禮義廉恥,怎可效仿這般行徑?"陳生聞言,羞愧難當,冷汗涔涔而下。

此事雖小,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春秋》中常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賢德之人,正是這個緣故。所以君子處世,應懂得權衡:合乎情理的世俗之舉,不妨順應,不必刻意標新立異;而違背道義之事,即便眾人皆為,也絕不能隨波逐流、盲目附和。

現實中,總有人做了錯事,便以"某某也曾這樣做過"為借口。殊不知,若不論是非對錯,隻看有無先例,那麼古往今來,何事無人做過?如此借口,豈不可笑?這就好比陳生,身為讀書人,本應嚴於律己,卻以無知商販為參照,難怪要受到神靈的斥責。

【辨斥索命】——

漁洋山人在《池北偶談》中,曾記載張巡妾室轉世索命的異聞,言稱其魂靈哭訴:“君為忠臣,我則何罪,而殺以饗士?”對此記載,我始終難以苟同。想當年睢陽保衛戰,叛軍鐵蹄圍城數月,城中糧草斷絕,樹皮草根皆儘。張巡作為守城主帥,早已抱定“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必死決心,在那生死存亡之際,他以身許國,難道身邊親眷就不該共赴大義?

古往今來,多少忠義之士,為護家國綱常,不惜讓宗族蒙難、妻兒赴死。南宋文天祥抗元,闔家皆陷囹圄;明季於謙保京,滿門甘受株連。若按此“索命”邏輯,曆代忠臣皆成罪人,天地間的忠孝大義豈不全然崩塌?反觀三國時,王經因忠諫司馬昭而獲罪,其母非但不怨,反而撫掌笑道:“人誰不死?正恐死不得所耳。以此並命,何恨之有!”同樣是麵臨生死抉擇,王經之母的凜然氣節,與所謂“索命”之言形成鮮明對照。

細究此事,其中疑點重重。或許是山野妖鬼作祟,借前朝舊事博人眼球,妄圖騙取人間香火供品;又或是明朝末年,那些貪生怕死、屈膝降敵的大臣,為掩蓋自己的怯懦行徑,故意編造出這套說辭,企圖為偷生之舉開脫。畢竟國破之際,朝堂之上多有“留得青山在”的狡辯之徒,此類論調正可作為他們的遮羞布。

身為讀書人,著書立說應當以維護世道人心為己任。即便如《齊諧》般誌怪述異,也該有所取舍,絕不能收錄這類悖逆綱常、淆亂視聽的言論。若任其流傳,長此以往,恐將動搖禮義根基,使忠義之道蒙塵,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事。

喜歡新閱微異談請大家收藏:()新閱微異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馬族 東京時間暫停,開局拿捏女上司 高武之穿越沒有係統 鑒寶:我能穿越到70年代 讓我頂罪,出獄後總裁前妻跪求複合 從避世賢者到公主殿下? 瘋批病嬌男主?我喜歡讓我來! 都市靈途,破曉之戰 家父無敵,你們隨意 超神:天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