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雪特彆厚。
山道蜿蜒,雪落無聲。林照一邊縮著脖子艱難地走著,一邊小心翼翼地把凍紅的小手塞進棉襖袖子裡。他的指尖裂著血口,隻要碰到粗布就一陣刺痛。他已經餓了整整兩天,家裡早就沒米了,鍋底連顆小米粒都尋覓不見。母親瘦得皮包骨,虛弱地坐在炕角邊,不停地乾咳著,眼神麻木而空洞。
林照今年十三歲,是江南一個偏遠山村的初中生。他性格堅韌,即便生活如此困苦,學習成績卻總是年級第一,始終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
那天,他沒來得及吃飯就匆匆踏上了三十裡山路去上學。教室裡隻有煤爐子燒得一團紅火,秦老師一邊上課一邊咳嗽。秦老師三十多歲,是村小學和初中唯一的語文老師。他穿著褪色的棉衣,鼻梁上的眼鏡用膠帶纏著,頭發微微花白,但隻要說起古文,聲音便低沉有力,仿佛能將文字中的力量傳遞給每一個孩子。
他教學時,總是充滿激情。就拿講解《赤壁賦》來說吧,他會用生動的比喻,把蘇軾筆下的江水比作時光的長河,一去不返,又會穿插有趣的故事,講蘇軾在黃州的境遇,將晦澀難懂的古文知識講解得深入淺出,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課間休息,他還會和孩子們一起跳繩、丟手絹,笑聲回蕩在簡陋的校園裡。他常說,每個孩子都是山村的希望,他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們打開外麵世界的大門。
“‘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同學們,這句詞是什麼意思?”秦老師站在講台上,目光掃過每一個學生。
林照坐在第一排,餓得兩眼發黑,可他骨子裡透著一股執拗,仍舊努力睜著眼盯著黑板。下課鈴響時,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卻突然一頭栽倒。
他隱約聽到老師急促地喊他名字,又聽到有人衝出教室。等他醒來時,身上蓋著厚厚的棉被,鼻間傳來熱粥的香味。
秦老師守在床邊,臉上滿是擔憂。那一刻,他隻說了一句:“林照,以後彆再餓著肚子上學了。老師不會讓你再挨餓。”
後來林照才知道,老師用自己當月工資的很大一部分給他買了糧,甚至把自己身上那件雖破舊卻保暖的棉衣脫下來送到他家。再往後,逢年過節,秦老師總是拎著米麵、書本,走幾十裡山路去他家。村裡人說,秦老師這輩子沒結婚,一心撲在教書和這些孩子身上。
林照記不清多少次,秦老師在雪夜裡送來飯菜,或在月光下輔導他做題。他隻記得那天秦老師目光堅定地告訴他:“你要走出這個山村,走得越遠越好。我給不了你太多,但隻要我還活著,你就能讀完書。”
於是,林照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讀完了初中。上高中時,他住校,學校的宿舍又破又舊,冬天四處漏風。為了節省錢,他每天隻吃兩個饅頭就著鹹菜。晚上,等宿舍熄燈後,他會偷偷跑到路燈下學習,常常被凍得手腳麻木,但他從未放棄。就這樣,他的成績在年級始終名列前茅。
高考結束,林照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省城的大學。在大學裡,他每天最早到圖書館占座,閱讀大量專業書籍。他積極參加各種學術競賽,憑借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表現,多次獲得一等獎。他的努力得到了導師的認可,導師推薦他參與重要的科研項目。通過在項目中的突出貢獻,他成功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得以留學國外。一路上,每個獎學金申請材料裡,他都寫著一句話:“感謝那個曾在雪夜點燈的教師。”
林照從來沒忘過秦老師。他本想等自己真正有出息了,就回來把老師接出去住,給他換一個好的生活。但他沒想到,等他事業剛剛站穩腳跟,回來的時候,卻收到的是老師的訃告。
“突發心臟病,在學校宿舍猝死。”這是官方的說法。但林照在回鄉那天,從一個鄰居那裡得知,那天晚上,有人來敲老師的門。
“聽說是教育局的人,說要查老師擅自辦補習班。”鄰居皺著眉頭,臉上滿是惋惜。
“秦老師情緒激動,臉都白了。他一輩子清清白白,怎麼能受得了這種指責。”另一個村民悄聲說,“你知道他那脾氣,被人這麼汙蔑,說他收錢補課,他那關是過不去的。”
林照沒說話,隻是站在村頭的老槐樹下,望著學校破舊的瓦房,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他性格中的偏執被徹底激發,心裡那根弦緩緩地斷了。
原來,新來的校長為了在教育局領導麵前表現自己,急於出政績,想通過整頓所謂“私下辦班”的舊風氣來樹立自己鐵麵無私的形象。他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點名舉報了秦老師。舉報內容涉及“違規補課”、“收受財物”、“道德有失”等等惡意指控。校方要求秦老師簽一封“情況說明”自證清白。
秦老師得知消息後,四處奔走,找同事、學生家長為自己作證,還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申訴信給教育局。然而,這些努力都被敷衍了事。那天晚上,麵對再次前來催促他簽字的人,秦老師憤怒地拍著桌子,據理力爭:“我一生兢兢業業,從未做過任何違背師德的事,你們憑什麼汙蔑我!”可對方隻是冷漠地看著他,催促他趕緊簽字。秦老師心臟病突發,倒在床邊,等被發現時已經涼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照得知這些真相後,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反複思考著如何為老師討回公道。他內心十分糾結,一方麵,他深知複仇會讓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另一方麵,老師的冤屈像一塊巨石壓在他心頭,讓他無法釋懷。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煎熬,複仇的火焰在心中越燒越旺,他終於下定決心。他開始利用自己在留學期間積累的人脈和資源,聯係那些在新聞行業的朋友,拜托他們幫忙打聽相關消息。他還運用自己所學的網絡技術,在網上收集相關人員的信息,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行動軌跡,甚至精確到他們每天幾點出門、走哪條路、在哪個時間段獨處。
他製定了詳細的計劃,每一個步驟都考慮得十分周全。對於那位區教育局的紀檢乾部,他了解到對方每晚都會獨自經過一棟老舊樓房的樓梯間。於是,他提前對樓梯間的照明設備做了手腳,又在樓梯上塗抹了一種無色無味卻十分滑膩的物質。
對於舉報秦老師的新校長,他得知對方喜歡在下班後獨自駕車回家,且習慣在開車時聽音樂放鬆。林照通過技術手段入侵了校長的車載電腦係統,修改了行車記錄儀程序,使其在事故前五分鐘自動格式化。同時,他對汽車的刹車係統進行了改裝,讓刹車在關鍵時刻失靈。
幾個月後,城市的某棟老舊樓房內,一位區教育局的紀檢乾部深夜被發現在樓梯間摔下,後腦著地,當場死亡。警方初步判斷為意外。樓道裡昏暗的燈光忽閃忽滅,仿佛在訴說著什麼。那紀檢乾部的身體扭曲地倒在樓梯轉角處,周圍一片寂靜,隻有那未熄滅的煙頭還冒著微弱的火星。
又過了兩周,舉報秦老師的新校長,在駕車回家途中車輛失控,撞上路邊護欄,司機當場死亡。車內無明顯酒精殘留,也無外部碰撞痕跡,但行車記錄儀在事故前五分鐘被人為格式化。事故現場,汽車前臉嚴重變形,安全氣囊彈出,校長軟綿綿地趴在方向盤上,鮮血順著額頭緩緩流下,染紅了他的衣領。
一切看似偶然,卻有隱秘的聯係貫穿其中。而所有這些,程望是在第三起事件後才被調入調查。
在此之前,警方對前兩起案件的調查陷入僵局,找不到任何有力線索,隻將其判定為意外事故。但隨著這第三起案件的發生,警方高層意識到事情或許並不簡單,這才調來了經驗豐富的刑警支隊隊長程望。
這一次,不再是意外。
一名退休教師在清晨鍛煉時失蹤,三個小時後,被發現在市郊樹林中,死狀奇特,麵部有輕微燒傷,身上留下一張紙條——“世人誤我,我豈能不報。”
程望在案發現場蹲下身,望著那張紙條良久。他沒有說話,隻是慢慢站起,眼神沉冷。市郊樹林裡彌漫著一股陰森的氣息,周圍的樹木像是沉默的衛士,冷眼旁觀著這一切。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破碎的光影,卻無法驅散現場那股緊張而懸疑的氣氛。
“封鎖現場,開始調查。”他緩聲吩咐。聲音低沉卻有力,仿佛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威嚴。
身邊的民警立刻行動,警戒線迅速拉起,法醫組著手勘驗。
晨風中,林間枯葉簌簌而落,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為死者默哀。程望站在一旁,目光冷峻地掃視著四周,他敏銳地感覺到,這起案件背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而他,必須揭開這個秘密。
他對身邊的民警說:“這張紙條很關鍵,上麵的字跡工整,說明凶手作案時很冷靜,而且留下這句話,似乎是在表達一種強烈的不滿和報複心理。”他轉身看向法醫,詢問死者的具體死因和死亡時間。之後,他召集團隊成員,在現場展開討論:“這幾起案件看似意外,但都存在疑點。前兩起案件的死者與這位退休教師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係。我們要從他們的社會關係入手,尤其是與秦老師相關的線索,都不能放過。”團隊成員們紛紛點頭,迅速分工展開調查。
而在遠處,林照站在人群之外,看著那警燈旋轉如刀鋒的寒光,沉默無言。這是他設下的局,一步步,走入深淵。但他心中仍然記得那句老話:“正義可能遲到,但我不允許它被遺忘。”他的眼神中透著決絕,臉上的肌肉微微抽搐,拳頭緊握,仿佛在向這個世界宣告他的堅持。
喜歡刑偵檔案:破案先鋒請大家收藏:()刑偵檔案:破案先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