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都給我。”
身為一名出色銷售,即使客戶處於談判下風,陳響也主動乾活,勤快把貨轉移到謝老板的冰櫃裡。
搬貨過程中,看到冰櫃裡有其它廠家的老冰棍、椰奶冰棍、脆皮冰棍。
除冰棍,還賣瓶裝水、飲料之類。
避免樹敵,陳響在堆貨時特意把冰櫃整理一下,一塊一塊碼好,不讓自己的棒冰壓住彆人的棒冰。
拒絕謝老板的欠賬要求,拿到一百支棒冰貨款,回程途中,陳響電話打給小助理黛維。
要求雇員加班。
目前的生產模式是,住廠員工淩晨兩點上班,不住廠員工淩晨四點上班。
共六名雇員,中午十二點全部下班。
這樣可以兼顧峰穀電,下家進貨時間,生意有限,三全齊美。
聽出老板心情好,性格活潑的黛維在電話裡大聲應是。
騎行三公裡,匆匆趕回作坊,在作坊門口迎麵遇到黛維的表姐,也就是叫林達的爪哇族女人。
“林達小姐,”重視分銷商,為拉近關係,陳響故意開玩笑,“你懶惰了哦,才來。”
林達是一個小巧型女人,使用三八大杠自行車賣貨,深深看一眼陳響。
佩服陳響開發出好賣新產品,感慨華人腦子好用,認真解釋道,“我這是第二次回來補貨。”
“原來是第二次,加油,趁著生意好,多賺錢。”
林達點頭,騎上自行車繼續出發。
陳響在身後磚瓦房子裡找到小助理,“加班的事情說了嗎?”
“說了,”黛維和她表姐一樣,頭上裹紗巾,眼睛又黑又大,“除巴尤和伊克巴爾,另外四個都不願意加班。”
了解家裡情況,步行穿過第一間房子,陳響來到後院的生產作坊。
隻能叫作坊。
整個廠子占地麵積不到一百二十平方,前麵第一道房子即是辦公室,也是廚房,還是宿舍,還是養狗的地方。
第二道房子是生產車間,麵積不到五十平方,三道工序,都在這個小房子裡完成。
第三道房子是雜物倉庫,還是製冷設備用房。
連個正經冷庫都沒有,缺點很多,但租金便宜,一年2.5萬RMB,所以陳響挺知足。
穿上厚衣服,進入生產車間,陳響來到一個正坐在板凳上,雙手不停給棒冰上包裝紙的大姐跟前。
大姐是附近村民,以前工作不戴口罩,現在有戴手套、有戴口罩。
“大姐,下午加個班,加到四點,加班四小時,多給50%工資。”
“不加,”四十來歲的大姐拒絕,“如果我沒有按時回去,孩子和老公會擔心。”
“大姐,今天之前我們廠子停工一個月,你們在家休息一個月,我給你們發了正常工資的40%。”
女人依然搖頭。
陳響挨個勸,四個女人都不願意加班,理由也都差不多。
掃視一眼堆在旁邊的成品棒冰,陳響放棄勸,裝上第二批一百支棒冰離開。
保溫箱不算很大,隻能裝一百支,再次來到三寶廟附近的商業區。
還是把一百隻棒冰一次性賣空。
往三保廟連續送四次,所有貨賣空。
知道新款棒冰優秀,所以淩晨和上午時間不停生產,沒想到依然不夠賣。
“陳老板,”下午兩點,林達從外麵匆匆回來,擠過人群,第一時間找到正在算賬的某人,“明天我要五百支棒冰,先付錢。”
說話時林達把一疊現金放在四方桌上。
“林達,你不要亂來!”
另外十四名流動商販也在現場,紛紛表示不同意,“你一個人要五百支,我們靠什麼生活?”
“就是,”馬上有又人接話,“不要以為自己是女人就了不起。”
“我是甜妹棒冰廠第一個下家,”林達有理有據,“有資格多分一些。”
陳響放下手裡圓珠筆,視線從每一個人身上掃過,“從明天中午12點開始,你們每兩人,每周輪一天,到車間裡從事包裝工作四小時。”
“陳老板,”一個五大三粗流動商販問,“你什麼意思?”
“字麵上的意思,想多拿貨,每周需要到車間工作四小時,不讓你們白乾,有工資。”
每周才工作四小時,還有工資,林達第一個表態,“我每周我可以乾八小時,多給我一些貨就行。”
作為一名資本家,陳響很喜歡林達,痛快答應她,“可以。”
“陳老板,”一個皮膚較深的漢子接話,“我每周也可以工作八小時,多給我一些棒冰。”
不比老冰棍,新產品中間商賺得更多,產品又好賣,其他人紛紛表示可以每周工作八小時。
對於陳響來說,每人都每周都工作八小時,等於大家又回到起點。
熱鬨好一會,十五名經銷商離開。
十六歲的黛維笑嘻嘻上前來搭話,“老板,你這一招真是高明啊!”
“我不是明白,”陳響疑惑,“都是爪哇族,為什麼有的人不愛賺錢,有的人往死裡賺錢?”
“老板,每個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壞人,不能一概而論。”
陳響若有所思點頭,拿起圓珠筆繼續計算今天的收入。
很快有結果。
沒想到小本生意利潤也這麼誇張。
幸好說服十五人每周工作八小時,之後收入會更多,距離賺到第一桶金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