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把真炁關注腳底,一步踏上水麵,真炁盤旋提升,這水就好似硬地一樣了,並不將俺的腳陷入下去。
八尺高的浪頭隨即把俺抬舉起來,向岸上拍來。。。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在這人世間,水是最大的能動之物,看似柔弱,實乃剛強,狂濤巨浪可以摧山毀嶺,桑田可以淹沒為滄海。。。所以僅僅這一坨八尺高的浪頭,就重達近萬斤!可以輕輕鬆鬆將俺這個筋骨堅牢是常人兩倍的三百五六十斤重的彪形大漢托在浪尖。
俺接著一步踏出,跌落到兩個浪頭之間的波穀,眼見著浪尖已經在俺頭上五六尺高處,在這後麵浪頭拍下來之前,俺又是一步,踩在這浪頭之上。。。就這樣一步接一步,一步高一步低,走三步退一步的向小島外的大海走去。
真炁循環,俺就以常人步伐慢慢行走在這跌宕起伏的綿軟海麵上,忽上忽下的仿佛瘸子一般。
“此時若有人見到,估計會以為俺乃八仙之鐵拐李是也。”
乾脆就召出鐵杖拄上,且在這一浪接一浪的坎坷海麵走上一程。
以前一葦渡江,是一口真氣急速前行,爭取再真氣耗儘之前踏上彼岸;如今,真炁往複循環,可以拄杖徐行,不去爭那一時之氣。
“莫聽劈礁拍岸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鐵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風暴任平生。”
鐵冠道人武學功力不行,氣魄倒是奇大無比,若他能像俺這樣徐行大風大浪中,再寫一首《定風波》,怕是要直接吹的破碎虛空,以文飛升了。
走了半天,回頭一望,那小島已經看不見了,估摸著走了能有五十裡地的樣子。
“不走了,且歇息一會兒。”
俺召出酷吏五鬼,海麵上一滾,化為淡黑雲霧,俺往裡一坐,五鬼厲嘯一聲,劈波斬浪,在海麵上滾滾直行。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俺也過海,卻要試試俺的各種手段。
李俊和費保他們開會研究去往南洋的時候,將要走的海路情況都拿出來探討,俺自然知道俺剛才走過的這個海域叫做伶仃洋,其實還是珠江入海口一帶,鹹淡水交融,海水不深,且還有東西兩岸陸地護持,不算是真正的大海。
再往南走,就是真正進入到南海裡來了。
俺坐在鬼霧中思索,俺已經走過的路,貫通南北,這地盤卻似乎不大。
俺一直對這人世間劃分東南西北四海和九州之地甚感難以認同,也與黃裳談論過這些問題。
比如說,可以調停八仙與四海龍王械鬥的南海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不在俺踏足的這處南海,卻在兩浙路的明州昌國縣這個大海島的山上。。。那裡似乎應該叫做東海才是!
傳說大唐大中年間,有一身毒僧人渡海來此傳教,自稱親眼目睹觀世音菩薩在此地為他現身說法,最後授他七色寶石。世人聽這僧人多次宣講也就信了,就稱此地為觀世音菩薩顯聖地;又因為佛經上說觀世音菩薩所住之地名為普陀洛伽山,就以普陀山這個名號稱呼此島。
唐鹹通四年,倭國僧侶慧鍔,從五台山請觀世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世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後經曆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四大寺、一百零八庵、百三十九茅蓬,五千餘僧侶,為震旦第一佛國。到如今,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信仰盛行,寺院漸增,僧眾雲集。
黃裳這個福建人與俺說,福建路泉州最南與漳州相接處也有一島,島的東南方向有一山,叫五老峰。五老峰下有無儘岩,那裡有個普照寺,乃是大唐末年時開始建寺,裡麵供奉觀世音菩薩。此處麵臨碧澄大海,應當為觀世音菩薩道場。
其實,以俺現在的眼光看來,泉州所麵臨之大海,也不屬於南海,還是東海。
俺現在踏足的這片大海一直向南,這才是南海。。。南海神尼李滄海的南海名副其實。
至於西海、北海,黃裳說西海遙不可見,大漢張騫倒是經過了西域的大鹹水湖,但那不是真正的西海。估計要一直向西,越過大食、天方、大夏。。。一直走到陸地儘無之地,那裡才是西海;北海也是如此,大漢蘇武牧羊之地說是北海,其實那裡應該隻是一個大湖,真正的北海應該還再往北去,傳說那裡冬日極夜,終日不見日光,天空有斑斕神光揮灑;巨大白熊、海獸出沒,還有白狼、白狐、白兔;當地土人獵食巨鯨。。。
如此之四海方能稍微如俺所想之四海萬一。
九州亦是如此,自古說法不一,《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爾雅·釋地》有幽、營州而無青、梁州;《周禮·夏官·職方》有幽、並州而無徐、梁州。
俺從北地金國走到這南海之濱,感覺這樣九州還是小了太多,似乎不應該如此小。
如果九州真這麼小,那漢代劉向《說苑·辨物》中說:“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倒是可行。也就是說四海乃是九州之外的大海!若把蘇武牧羊的大湖當做北海,把張騫路過的西域大湖當做西海,卻也是能對的上。至於八荒,乃是四海之外,八方荒蕪極遠之地也。。。那西域之外的大食、天方、大夏這些都算是八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唐時的道人李淳風在《二十八宿山經》寫道:“在天二十八宿,分為十二次;在地十二辰,配屬十二國,至於九州分野,各有攸屬,上下相應,故可得占而識焉。”
王勃的《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就是這個二十八星宿分野九州的意思。
青州對應虛、危;揚州對應鬥、牛、女;幽州對應箕、尾;戰國時宋地對應房、心;戰國時韓、鄭兩地對應角、亢、氐;荊州對應翼、軫;豫州對應柳、星、張;雍州對應井、鬼;冀州對應觜、參;趙對應昴、畢,徐州對應奎、婁、胃;兗州對應室、壁。
星宿所照,居然如此之小?似乎不太可能。
按照《山海經》裡的內容來看,這華夏神州之地不應該如現今之地盤這麼小。。。真正的九州似乎要比佛門所說四大部洲還要巨大才對。
俺覺得華夏神州所在之地當為一州!金國、西夏、大理、倭國、包括身毒在內的南洋諸國甚至是普魯士老家天方之地,都在這一州之內!
戰國時期的陰陽宗門大宗師鄒衍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淮南子·地形訓》:“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如此之九州,方為俺心目中之九州。佛門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這個東勝神洲當為赤縣神州!
俺是修士,老呂也是修士,老呂說他能萬裡斬龍。。。如果九州如此之小,真不夠他騰挪的!好似小魚缸養了條大魚!不太可能!否則,他早被養魚的給撈出去了!就是俺能理解的百十裡斬龍,如今所說的九州也是小了一些!
多大的魚缸才能養這些凡人、養這些修士?或者說這個魚缸可以養大少凡人?多少修士?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卻稱霸在這天地裡,以萬物來養人。。。那這魚缸就真成了專門養人的。。。一旦人多了,就要過度的爭搶,就要大量的殺戮,然後再從頭開始,進入下一個輪回。。。難道這就是人世間曆朝曆代的由來?
兒修士可以破碎虛空飛升出這人世間,難道就是這人世間的九州就真的很小,不夠他騰挪的?所以才破出去了。。。睦南道上界才是真正的九州?
俺不懷疑龍虎山天使們可以溝通外界的大能,所以俺也不懷疑這人世間的一些書籍乃是外界的東西,它們記錄的可能是外界的天文地理,也就是說非經典的《山海經》之所以占了一個經字,是因為它確實值得一個經字!因為這本書很可能就是來自外界。。。可以錦袋郭璞以後,與這本經典配套的《山海圖》消失不見了!如今所見,皆是根據字麵所述描繪而成。。。俺的感覺是這本經典應該是以《山海圖》為根本,緣覺後寫出的《山海經》。
本末倒置,荒謬方才出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眼界開闊,看的多了,聽得多了,知道的也就是多了,對這人世間才能了解的更多,對這魚缸感悟的才能更多!對身邊的神魂裡的樊籠才能參悟的更多。
俺這些年,走的路算是超過十之七八的人了,但是與李太白相比,與唐玄奘相比,與呂洞賓相比,還是差的太多,就是與被俺打死的這身毒邪僧、天方僧侶相比,也是走的太少!
行路這東西沒有捷徑,隻能繼續前行,縮小與人的差距。
喜歡水滸之往事隨風請大家收藏:()水滸之往事隨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