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敲打著窗欞,我坐在靜深軒的書案前,麵前攤開著幾本泛黃的科舉備考資料。這是長柏昨日派人送來的,希望我幫忙整理重點。墨跡在潮濕的空氣裡有些暈染,我不得不頻繁蘸墨,小心謄寫。
"表小姐,您已經寫了三個時辰了。"小蓮端來一盞新茶,"歇歇眼睛吧。"
我揉了揉酸脹的手腕,接過茶盞。茶是上好的龍井,清香撲鼻——這是長柏特意送來的,說是感謝我幫他整理資料。
距離林噙霜失寵已經過去半月,府中風波暫時平息。我謹記要與長柏保持距離,便將藥方托小蓮送去,自己則埋頭於這些科舉資料的整理工作。
"大公子後日就要赴考了?"小蓮好奇地瞄了一眼桌上的紙張。
"嗯。"我點頭,心中卻有些忐忑。原著中長柏這次科舉是落榜的,直到下一次才中舉。但我幫他整理的這些資料,會不會改變這一結果?
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信息處理能力在古代科舉備考中堪稱降維打擊。我將繁雜的經義按主題分類,總結答題套路,甚至預測了幾道可能的考題——這是基於我對宋代科舉和盛家所處時代背景的分析。
"把這些給大公子送去。"我將整理好的冊子交給小蓮,"就說...祝他金榜題名。"
小蓮剛離開,窗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我抬頭望去,明蘭撐著一把油紙傘站在雨中,正似笑非笑地看著我。
"六姐姐怎麼來了?"我連忙起身相迎。
明蘭收起傘,走進屋內:"來看看表妹。聽說你這些日足不出戶,專為兄長整理科舉資料?"
她語氣輕鬆,眼神卻銳利地掃過書案上殘留的紙張。我心頭一緊——桌上還攤著幾張草稿,上麵有我用簡體字做的筆記!
不動聲色地挪步擋住書案,我笑道:"略儘綿力罷了。大公子待我親厚,無以為報。"
明蘭似乎沒注意到那些字跡,從袖中取出一個繡囊:"這是我為兄長求的平安符,本想親自送去,又怕惹閒話。聽說表妹常派丫鬟去清風軒,不如幫我捎去?"
我接過繡囊,觸手柔軟,繡工精美。但明蘭此舉顯然另有深意——她在試探我與長柏的聯係是否真的減少了。
"六姐姐有心了。"我將繡囊放在一旁,"下次小蓮去時,一定轉交。"
明蘭在屋內踱步,狀似無意地停在我的書架前:"表妹的書真多,好些我都沒見過。"
她抽出一本醫書,正是長柏借給我的《本草綱目》。我心跳加速——若她發現書中有長柏的批注,又該作何聯想?
"都是家父留下的。"我走過去,輕輕將書從她手中抽回,"六姐姐若喜歡,改日我挑幾本送你。"
明蘭似笑非笑:"表妹緊張什麼?莫非書中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
"六姐姐說笑了。"我強作鎮定,"隻是這些書年久失修,怕傷了姐姐的手。"
雨聲漸大,敲打出令人心慌的節奏。明蘭突然湊近我,近得能聞到她身上淡淡的茉莉香。
"表妹可知,兄長已有婚約在身?"她壓低聲音,"海家雖不在京中,卻耳目靈通得很。"
我後退半步,與她拉開距離:"六姐姐多慮了。我對大公子隻有敬重,絕無非分之想。"
"是嗎?"明蘭輕笑,"那為何每次見到兄長,表妹眼中都有光?"
我心頭一震——我有表現得這麼明顯嗎?
正當我不知如何回應時,外麵傳來一陣嘈雜聲。小蓮慌慌張張跑進來:"表小姐,主君回府了,臉色難看得很,說是揚州出了大案子!"
明蘭聞言,立刻轉身離去,連傘都忘了拿。我鬆了口氣,隨即又提起心來——揚州大案?莫非是原著中的鹽稅案?
"小蓮,去打聽打聽,到底出了什麼事。"
小蓮很快帶回消息:揚州鹽稅虧空三十萬兩,牽扯多位官員,盛紘的同窗好友也在其中。盛紘雖未直接涉案,但因曾與那人有書信往來,恐受牽連。
我立刻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在古代,一旦卷入貪腐大案,輕則丟官,重則抄家。盛家現在危如累卵!
"主君現在何處?"
"在書房,召了大公子和幾位師爺議事。"
我沉思片刻,從箱底取出一本小冊子——這是我根據記憶整理的《宋代官場生存指南》,包含各類案件應對策略。
"去廚房要碗安神湯,我親自給主君送去。"
小蓮瞪大眼睛:"表小姐,這不合規矩..."
"非常時期,顧不得許多了。"
書房外,我遇見了匆匆趕來的長柏。他眉頭緊鎖,眼下有明顯的青黑,顯然也為這事憂心忡忡。
"表妹?"他見到我,明顯一怔,"你怎麼..."
"聽說主君心煩,送碗安神湯來。"我低聲解釋,"大公子,此事我或許能幫上忙。"
長柏猶豫片刻,終於點頭:"進來吧,但彆多話。"
書房內,盛紘正焦躁地踱步,幾位師爺圍坐一旁,七嘴八舌地出主意。見我進來,盛紘明顯一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丫頭?你怎麼..."
"父親,表妹精通數算,或許能幫我們理清賬目。"長柏搶先解釋。
盛紘擺擺手:"一個丫頭片子懂什麼...罷了,把湯放下就出去吧。"
我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大膽開口:"主君,小女冒昧。方才聽說是鹽稅虧空案,不知賬目上如何做的手腳?"
一位師爺不耐煩地說:"無非是虛報損耗、以次充好那些老把戲..."
"可有私鹽摻入官鹽銷售?"我追問。
書房內突然安靜。盛紘眯起眼睛:"你怎會想到這個?"
我心中一鬆——猜對了。現代金融犯罪手段我見多了,這種案子萬變不離其宗。
"小女猜想,若隻是簡單的賬目作假,不至於驚動朝廷。必有更隱蔽的手法。"我謹慎回答,"比如將私鹽混入官鹽銷售,所得不入公賬;或者在運輸途中故意"損耗",實則暗中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