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的湖水泛著秋日的微光,幾片早落的黃葉漂浮在水麵上,隨波輕蕩。俞瑾緊了緊衣領,警惕地環顧四周。午時已過一刻,那位"知情人"卻遲遲未現身。
"俞小姐?"
一個低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俞瑾猛地轉身,看到一個戴著鴨舌帽的男子站在柳樹下,帽簷壓得很低,看不清麵容。
"你是誰?"她下意識後退半步,手摸向藏在袖中的小刀——這是她近日養成的習慣。
"彆緊張。"男子左右張望了一下,遞過一個信封,"這裡有你要的證據。二姨太和大少爺聯手轉移金家資產,已經快半年了。"
俞瑾沒有立即接過:"為什麼要幫我?"
"不是幫你,是幫七少爺。"男子聲音裡帶著急切,"金家要出大事了,老爺地位不穩,有人要整他。七少爺對我不薄,我不能眼看他..."
話未說完,男子突然噤聲,迅速將信封塞進俞瑾手中:"有人跟蹤你!彆回頭,從東門出去,混入人群再回府!"說完,他壓低帽簷快步離去,轉眼消失在樹叢中。
俞瑾心跳如鼓,強忍著回頭的衝動,裝作欣賞風景的樣子慢慢向東門走去。她能感覺到背後確實有道視線如芒在背。是誰?二姨太的人?大少爺的爪牙?
回到金府後,俞瑾鎖好房門才打開信封。裡麵是幾張賬目複印件和往來信件,清晰地記錄了大少爺與二姨太如何通過虛報采購、偽造合同等手段,逐步轉移金家資產到私人名下。更令人震驚的是,一封信中提到"上峰已準備對金銓動手",暗示政治風暴將至。
這些證據若交給金銓,足以讓大少爺和二姨太身敗名裂。但後果呢?家族醜聞公開,金銓在政敵麵前更加被動...俞瑾陷入兩難。
"俞小姐,七少爺找您。"丫鬟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她匆忙藏好文件,整理了一下表情才開門。燕西站在門外,手裡拿著一疊紙,臉上帶著興奮的神色。
"看!"他進門就迫不及待地展示手中的文件,"我寫的文章被《新青年》采納了!下期刊登!"
俞瑾接過一看,是一篇關於新詩發展的評論,字裡行間透著燕西特有的才氣和熱情。在現代,她讀過無數《新青年》的影印本,如今竟能親眼看到身邊人的文章被收錄,不禁由衷讚歎:"寫得真好!"
"多虧你。"燕西目光灼灼,"若不是你引介那些西方文學理論,我哪能有這些見解?"他忽然握住她的手,"俞瑾,我有今天,全因有你。"
他的手掌溫暖而有力,俞瑾能感覺到自己的脈搏在他指尖下加速。這幾個月來,燕西的變化有目共睹——從紈絝公子到有誌青年,開始認真思考文學和人生。這樣的他,比原著中那個優柔寡斷的燕西更加迷人,也讓她更加難以自拔。
"燕西..."她輕輕抽回手,"冷小姐知道你的文章被錄用了嗎?"
燕西笑容一滯:"為何突然提起清秋?"
"她一直支持你寫作,不是嗎?"俞瑾轉身假裝整理書桌,掩飾眼中的掙紮,"你應該第一個告訴她。"
"俞瑾。"燕西的聲音突然嚴肅起來,"這段時間你總是若即若離,時而親近時而疏遠。是因為清秋嗎?"
俞瑾沒有回答。
"若你介意,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對清秋隻有兄妹之情。"燕西走到她麵前,強迫她直視自己,"我心中之人,是你。"
這句話像一把利劍刺入俞瑾心臟。她多想像個普通女孩一樣投入他的懷抱,可腦海中不斷閃回原著中燕西與冷清秋的悲劇結局。如果因為她這個"外來者"的介入,導致更糟的結果呢?
"燕西,我們...我們了解還不夠。"她艱難地說,"家世、背景、經曆...相差太遠了。"
"那又如何?"燕西不以為然,"父親欣賞你,母親喜歡你,連最挑剔的道之都對你讚不絕口。至於經曆..."他溫柔地撫上她的臉頰,"我們有一輩子時間互相了解。"
一輩子。這個詞讓俞瑾眼眶發熱。在這個動蕩的年代,誰能保證一輩子?原著中的金家,可是在政治風波中迅速衰落的啊...
"給我點時間考慮,好嗎?"她最終說道。
燕西雖然失望,還是尊重了她的請求。臨走前,他留下一句話:"不管等多久,我心不變。"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俞瑾再也控製不住淚水。她翻出藏在床底的文件,下定決心——若不能改變感情走向,至少要儘力挽救金家的危機。
次日,俞瑾求見金銓。書房裡,金銓正在批閱文件,眼下有明顯的青黑,顯然連日操勞。
"老爺,瑾兒有要事稟報。"她直接跪下,"事關家族存亡,請老爺明鑒。"
金銓眉頭一皺,示意她起來說話。俞瑾將陶然亭所得證據呈上,並詳細說明了自己在賬目中發現的問題。
金銓越看臉色越沉,最後重重拍案:"孽障!"
"老爺息怒。"俞瑾輕聲道,"眼下當務之急是穩住家族產業,應對可能的...政治風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金銓銳利的目光射向她:"你還知道什麼?"
俞瑾深吸一口氣:"瑾兒鬥膽猜測,老爺在政府中的位置...可能不穩。有人要對付您。"
這其實是根據原著情節和近日跡象的合理推測,但聽在金銓耳中卻如驚雷。他猛地站起:"誰告訴你的?"
"無人告知。"俞瑾坦然迎上他的目光,"瑾兒觀察賬目往來、賓客言談,加上近日報紙風向,綜合得出的結論。"
金銓盯著她看了良久,突然長歎一聲:"好個聰慧的女子!可惜...可惜啊!"他未說可惜什麼,但神情中透著一絲惋惜。
"老爺,瑾兒有個不情之請。"俞瑾趁機提出醞釀已久的計劃,"請允許我全麵整頓家族商業,用新式管理方法提高效益。同時,將部分資產轉為更隱蔽的形式,以防...不測。"
這個提議大膽至極,在重男輕女的民國時期,幾乎聞所未聞。但金銓沉思片刻後,竟點頭同意了。
"就依你所言。"他疲憊地說,"我會吩咐下去,所有人配合你工作。至於那兩個孽障..."他眼中閃過一絲痛心,"暫且不要聲張,我自有處置。"
得到金銓首肯,俞瑾立刻行動起來。她將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因地製宜地應用於金家商號:建立嚴格的財務製度、優化供應鏈、培訓員工...短短半月,幾家主要商號的效益就有了明顯提升。
同時,她悄悄將部分流動資產轉換為黃金和外幣,分散存放在幾家外資銀行。這是她在現代學到的危機應對策略——在政局不穩時,硬通貨最能保值。
這些改革不可避免地觸動了既得利益者。大少爺鵬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區區一個外姓女子,也敢指手畫腳?"他在家族會議上當麵斥責俞瑾,"金家的產業,輪不到你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