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業寺密謀
感業寺的山門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我緊了緊肩上的藥箱,向守門的比丘尼出示了宮中令牌。
"季司藥來了。"年長的比丘尼合十一禮,"住持已在禪房等候。"
踏入寺院,熟悉的香火氣息撲麵而來。自從李治批準我每月兩次來感業寺診視,這已是第三次來訪。前兩次都沒能單獨見到武媚——她被安排在最偏遠的淨室"清修",美其名曰為先帝祈福,實則是某種變相懲罰。
"季施主,"住持慈眉善目地迎上來,"老衲近日胸悶氣短,可否請施主看看?"
我微笑著點頭,心中卻明鏡似的——住持每次都以看病為由,先探聽宮中動向。為武媚打點關係,這些應酬必不可少。
診脈後,我取出幾丸理氣活血的藥:"住持隻是操勞過度,並無大礙。不過......"我壓低聲音,"聽聞朝廷將清查各寺田產,感業寺的賬目可還清楚?"
住持麵色一變:"這......"
"奴家鬥膽建議,不妨提前自查,若有隱田漏稅,及早補上。"我從袖中取出一卷紙,"這是奴家設計的記賬新法,一目了然。"
住持接過細看,眉頭漸漸舒展:"妙哉!縱列田畝,橫排賦稅,收支盈虧一目了然。季施主竟通此道?"
"家父曾任戶曹小吏,奴家耳濡目染。"我隨口編造,"若住持不棄,奴家可協助整理寺中賬目。"
這當然是我的計劃之一。改善寺院經濟,武媚的生活自然也會好轉。更何況,掌握了賬目,就等於掌握了寺院的話語權。
住持欣然應允。接下來幾天,我白天為尼眾診病,晚上則埋首賬房。唐代寺廟經濟複雜,除了朝廷賜田,還有信眾捐贈、香火收入、放貸利息等。我引入現代會計的複式記賬法,很快理清了感業寺混亂多年的賬目。
"季施主真乃神人也!"住持看著新整理的賬冊,驚歎不已,"如此條理分明,連三年前那筆糊塗賬都查清了。"
"住持過獎。"我謙遜地低頭,"奴家還發現,寺後那片山坡若改種藥材,收益可比現在種粟米高出三倍。長安藥市繁榮,而感業寺臨近終南山,水土適宜種藥。"
"這......從未想過。"住持撚著佛珠,若有所思。
"若住持同意,奴家可聯係相熟藥商,包銷收成。"我趁機提議,"收益五五分賬,寺中隻需出地出力。"
在我的遊說下,住持最終同意先試種一小片藥田。我心中暗喜——這不僅能為寺院創收,將來還能成為我與武媚聯係的正當理由。
賬目整理告一段落,住持終於鬆口讓我見武媚。穿過幾重院落,來到寺院最深處的一間淨室前。帶路的比丘尼合十一禮便退下了。
我輕輕叩門:"媚娘,是我。"
門吱呀一聲打開。武媚一身灰色僧衣,素麵朝天,卻掩不住眼中的光彩。她一把將我拉入室內,緊緊抱住:"姐姐終於來了!"
我回抱她,能感覺到她比在宮中時瘦了許多。"你受苦了。"
"剛開始確實難熬。"她鬆開我,示意坐下,"每日寅時即起,誦經勞作,粗茶淡飯。但現在......"她狡黠一笑,"托姐姐的福,好多了。"
原來,我上次托比丘尼轉交的銀兩和藥物她已經收到。更妙的是,住持因看重我的"賬房神通",對武媚的態度也大為改善。
"姐姐在宮中如何?"她急切地問,"陛下......可曾提起我?"
我點點頭,從藥箱夾層取出一封信:"高宗皇帝讓我轉交的。"
武媚的手微微發抖,接過信貼在胸前,閉眼深吸一口氣,才小心拆開。信紙上是李治清秀的字跡,內容卻讓我有些尷尬——一首纏綿悱惻的情詩,表達相思之苦。
武媚讀完,眼中淚光閃動,卻又帶著勝利般的喜悅:"他果然沒忘了我!"
"不僅沒忘,"我低聲道,"還計劃來看你。"
"什麼?"她驚得站起身,"這太危險了!若被朝臣知道新君私會先帝才人......"
"所以必須周密安排。"我拉她坐下,"下月十五是先帝忌辰,按製皇帝將親臨感業寺上香。屆時你可稱病不出,我會安排你在後山藥圃"偶遇"陛下。"
武媚眼中精光閃爍,那是屬於未來女皇的算計眼神:"藥圃......姐姐果然早有謀劃。"
"那片藥田剛播下種子,尚無人打理,正是密會佳處。"我笑道,"不過你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出現在那裡。"
"我可以說去采野菜。"她立即接上,"寺中飲食清苦,比丘尼們常自行采摘野菜改善夥食。"
"聰明。"我讚許地點頭,"記住,無論陛下說什麼,你都不要主動提回宮之事。隻需讓他看到你的柔弱、思念和才學。"
"姐姐教我。"她抓住我的手,眼中滿是熱切。
接下來的日子,我一邊繼續"改造"感業寺的經濟,一邊為武媚與李治的會麵做準備。通過幾個交好的比丘尼,我了解到寺中權力結構,並巧妙地用"香火錢分紅"拉攏了幾個關鍵人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我的建議下,武媚開始有選擇地展示才華——為寺中抄寫佛經時故意留下幾首自己寫的詩,在集體勞作時"不經意"地解決一些難題。很快,"那個才學非凡的武才人"的名聲就在寺中傳開了。
住持甚至特意將她調來協助我管理賬目。有了正當理由相處,我們得以頻繁密謀。
"姐姐這記賬法子真神奇。"一天夜裡,武媚看著我做的新式賬本感歎,"縱是百項收支,也能一目了然。"
"這隻是皮毛。"我隨口道,"若能推廣到全國賦稅征收,可減少多少貪腐......"
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武媚眼中閃過一絲異彩:"姐姐竟懂治國之道?"
"隻是聽家父提起過。"我連忙轉移話題,"對了,陛下在信中可提到朝中動向?"
武媚神色一凝:"蕭淑妃越發得寵,王皇後卻無所出,兩人鬥得厲害。"她冷笑一聲,"當年蕭氏如何欺我,如今報應到了。"
我心頭一緊。曆史上武則天正是利用王皇後與蕭淑妃的矛盾重返後宮。難道這段曆史仍將按原樣上演?
"媚娘,"我猶豫片刻,還是決定試探,"若有朝一日你能回宮,打算如何自處?"
她沉默良久,手指輕輕撫過李治的信:"第一步,站穩腳跟;第二步,贏得陛下全心信任;第三步......"她沒有說完,但眼中的野心已經說明一切。
離開感業寺前,住持特意設齋飯款待。席間,他喜形於色地告訴我,朝廷已經批準感業寺擴建藥田的申請,連長安幾家大藥行都派人來洽談合作了。
"全賴季施主妙計!"住持親自為我斟茶,"老衲已命人收拾出一間清靜禪院,施主日後可常住寺中,不必奔波。"
這正是我想要的!有了常住寺中的理由,就能更方便地協助武媚。我欣然應允,同時提出讓武媚做我的助手,住持滿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