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集:宮宴風波
除夕宮宴設在太極殿,燭火通明,絲竹悅耳。文武百官攜家眷赴宴,觥籌交錯間,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蘇瑤隨李俶坐在太子位上,一襲翟衣襯得她端莊得體,應對著各方的敬酒與問候,從容不迫。
酒過三巡,戶部尚書忽然舉杯,笑道:“太子妃娘娘自入宮來,將東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實為太子殿下之福,大唐之幸。隻是臣聽聞,娘娘近日常與工匠、商販打交道,未免失了皇家體麵,還望娘娘三思。”
這話看似恭敬,實則暗指蘇瑤出身市井,難登大雅之堂。席間瞬間安靜下來,眾人的目光都落在蘇瑤身上,有好奇,有觀望,也有幾分看好戲的意味。
李俶眉頭微蹙,正要開口,蘇瑤卻先站了起來,端起麵前的酒杯,淺淺一笑:“尚書大人言重了。臣婦以為,皇家體麵,不在是否與工匠商販打交道,而在是否心係百姓。工匠造器物,商販通有無,皆是民生根本。臣婦向他們請教,不過是想知道尋常人家的日子如何過,物價貴賤幾何——這些事,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冷暖,難道不是皇家該關心的嗎?”
她聲音清亮,目光掃過眾人:“當年安史之亂,長安百姓流離失所,是街頭的商販拿出藏著的乾糧,是坊間的工匠修補兵器支援前線。他們或許身份低微,卻在危難時撐起了一片天。如今太平了,難道反而要疏遠他們?”
一番話擲地有聲,戶部尚書臉色漲紅,一時語塞。旁邊幾位老臣紛紛點頭,英國公撫須讚道:“太子妃娘娘說得極是!民生為本,體恤民情何來失體麵一說?老臣倒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皇家氣度!”
陛下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從容應對的蘇瑤,眼中露出讚許之色,朗聲道:“太子妃所言有理。自即日起,後宮及東宮,每月可派人參訪市井,體察民情,所聞所見,皆可上奏。”
宮宴上的小風波就此平息,眾人看向蘇瑤的目光多了幾分敬佩。李俶握住她的手,掌心溫熱,低聲道:“說得好。”蘇瑤回以一笑,心中明白,這宮牆之內的較量,從來不止於刀光劍影,更在於人心向背。
宴席過半,舞姬們獻上一支《霓裳羽衣舞》,衣袂飄飄,宛如仙人。蘇瑤看著舞者旋轉的身影,忽然想起剛穿來時的惶恐,想起靈武的寒夜,想起範陽城下的硝煙——那些艱難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卻又已隔著萬水千山。
“在想什麼?”李俶遞過一塊溫熱的糕點,“這是你愛吃的棗泥酥。”
蘇瑤接過糕點,咬了一口,清甜在舌尖散開:“在想,幸好我們都熬過來了。”
李俶望著她,眼中滿是溫柔:“是‘我們’。”
窗外,新年的鐘聲敲響,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流光溢彩,映亮了太極殿的琉璃瓦,也映亮了殿內相視而笑的兩人。蘇瑤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或許還有風雨,但隻要身邊有他,有這萬家燈火,她便無所畏懼。
宮宴散時,已是深夜。李俶牽著蘇瑤的手走在回宮的路上,宮燈在雪地上投下暖黃的光暈,腳步聲踩在積雪上,發出“咯吱”的輕響。
“明年此時,我們去民間看花燈吧?”蘇瑤忽然提議,“聽說長安的上元節,燈市能從朱雀大街一直擺到曲江池。”
李俶停下腳步,認真地看著她:“好,就我們兩個人,像尋常夫妻一樣。”
他抬手拂去落在她發間的雪花,動作輕柔:“蘇瑤,遇見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
蘇瑤仰頭看著他,眼中閃著淚光,卻笑著點頭:“我也是。”
雪還在下,落在兩人的肩頭,仿佛要將這溫柔的瞬間,輕輕掩埋進歲月的沉香裡。而這大唐的盛世,也在這一點一滴的溫暖中,緩緩鋪展開來,綿延不絕。
喜歡綜影視:過分覬覦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過分覬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