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俶見眾人這般反應,先是一怔,隨即失笑。他看著蘇瑤,眼底滿是縱容,又轉向眾人,朗聲道:“你們啊,倒是會順坡下驢。不過太子妃方才一番話,確實說到了要害——民生無小事,能從市井煙火裡品出治國理家的門道,才是真本事。”
說罷,他拿起桌上一塊蜜餞,遞到蘇瑤唇邊:“你先嘗嘗這個,方才應對得好,該賞。”
蘇瑤臉頰微紅,輕輕咬下。甜意漫開的瞬間,英國公已笑著端起酒杯:“太子殿下說得是!太子妃娘娘心懷百姓,我等做臣子的更該效仿。來,我敬二位一杯,願我大唐年年豐足,戶戶安康!”
眾人紛紛舉杯響應,方才的拘謹一掃而空。戶部尚書也端著酒盞上前,對著蘇瑤拱手道:“太子妃娘娘遠見,臣方才失言,還望娘娘海涵。”
蘇瑤起身回禮,淺笑盈盈:“尚書大人言重了。你我立場不同,思慮各異罷了。往後在民生之事上,還要多向大人請教才是。”
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解了圍,又給足了對方麵子。李俶看著她從容得體的模樣,心中愈發篤定——他選的人,果然無論何時都能穩穩接住局麵。
宴席後半段,氣氛愈發熱烈。有武將起身舞劍,劍光霍霍,引得陣陣喝彩;文臣們則吟詩作對,佳句頻出。蘇瑤坐在李俶身側,偶爾為他添酒,偶爾與旁邊的命婦們閒話幾句,談及江南的新茶、蜀地的錦緞,言語間皆是生活氣息,卻又不失分寸。
李俶聽著她與眾人閒聊,忽然發現,蘇瑤總能在細微處讓人舒服。說及農事,她能說出幾種稻米的習性;談及女紅,她能點評出繡線的優劣——這些都是她平日裡留意市井、用心觀察的結果,如今信手拈來,反倒比那些隻知風花雪月的貴婦更顯生動。
散宴時,月已上中天。李俶牽著蘇瑤的手走在宮道上,雪不知何時停了,露出墨藍的夜空,星子稀疏,卻格外明亮。
“今日倒是讓你受委屈了。”李俶輕聲道,指尖摩挲著她的手背。
蘇瑤搖搖頭:“不算委屈。在其位謀其政,既然坐了這個位置,總要學會應對這些。再說,有你在,我不怕。”
李俶停下腳步,轉身看著她。宮燈的光暈落在她臉上,柔和了眉眼,卻掩不住眼底的堅韌。他忽然低頭,在她額間印下一個輕吻,聲音溫柔得像月色:“有我在,永遠都不用怕。”
回到東宮時,守夜的宮女端來溫熱的醒酒湯。蘇瑤接過,遞給李俶一碗,自己也捧了一碗慢慢喝著。暖湯入喉,驅散了夜的寒涼。
“其實方才尚書大人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蘇瑤忽然開口,“往後我行事是該更周全些,畢竟身在東宮,一舉一動都被人看著,不能給你惹麻煩。”
李俶放下湯碗,握住她的手:“在我這裡,不用周全。你是什麼樣,就什麼樣。那些閒言碎語,有我擋著。”他頓了頓,看著她的眼睛認真道,“我要的不是一個隻會循規蹈矩的太子妃,是那個能陪我看遍長安煙火,也能與我共商家國大事的蘇瑤。”
蘇瑤心中一熱,抬頭望進他眼底,那裡映著自己的影子,清晰而堅定。她知道,這份信任與包容,是這深宮之中最珍貴的禮物。
窗外的雪又開始下了,細細碎碎,落在琉璃瓦上,悄無聲息。屋內的炭火燒得正旺,映著兩人相握的手,溫暖而安穩。這場宮宴的風波,終究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往後無論風雨,他們都會這樣,一個從容應對,一個堅定托底,在這宮牆之內,把日子過成彼此最堅實的依靠。
喜歡綜影視:過分覬覦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過分覬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