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天子欽點崔天常為巡按禦史,不日將南下巡查青州武備,此獠素以"鐵麵禦史"聞名,剛正不阿,此番首站便是泰天府。
據吾所知,此番天子確有肅清青州之意,要徹查當地武備與禦器師虛實,不合格者即刻革除功名,當年考官更要追責問罪。
為今之計,你當焚膏繼晷勤修童子功,務必在崔禦使複核前達至九品築基之境,伯父已致信禦器司王主事,屆時或可稍加照應,然此事終究要靠你自身修為——若實在難以過關,可先變賣田產,備足八萬兩紋銀認罰贖罪,保住性命為要。”
大虞朝也有‘議罪銀’製度,一應皇親國戚,勳貴官員皆可用錢頂罪。
後麵還有一行字——“另,若禦器師之籍被奪,則速棄童子功,改習他法,早延子嗣,以續宗祧。”
沈天看了之後不由唇角微抽。
沈八達居然得罪了那位東廠廠公?
禦用監的監督太監僅僅隻是禦用監的二把手,上麵還有個掌印太監,而大虞那位東廠廠公還兼任著司禮監的秉筆,是宮中的二號人物,當朝內相之一,地球世界的九千歲魏忠賢也不過如此。
沈八達這情況怕是要倒台了吧?
這沈家居然有這麼多坑!
他原以為‘沈天’尚有退路,可投奔京城的沈八達避難,誰曾想這位伯父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非但無法成為庇護‘沈天’的靠山,隻怕未來更會牽累整個沈家。
那位權傾朝野的東廠廠公一旦發難,沈家這棵本就根基不穩的大樹,怕是頃刻間便會傾覆。
沈天望著信箋上‘備足八萬兩紋銀認罰贖罪,保住性命為要’,還有‘若禦器師之籍被奪’的字句,忍不住重重歎了口氣。
由此可見,沈八達沒有信心幫他通過禦器師的複核。
問題是他哪來的八萬兩紋銀?賬上的銀子都被‘沈天’那雜碎花光了!
田莊裡的那些地也賣不了多少錢,大虞隻有禦器師才能擁有大量田產,是有門檻的,所以田價很低。
沈天尋思他如不想再當逃犯,那麼這禦器師的資格,還必須保住不可。
禦器師的身份地位相當於地球世界的舉人與士大夫,有著司法豁免權,非謀反等重罪不得直接懲處,且可見官不拜。
一旦東廠廠公扳倒沈八達後要對沈家的其他人打擊報複,那麼這禦器師的身份可給他帶來很大幫助。
沈天隨即意念微動,操控大日天瞳的金焰自掌心騰起,將鎏金信箋瞬間灼成一捧細密的灰燼。
紙灰飄落的時候,沈修羅的狐耳輕顫,淡金色的眸子滿含探究,她很好奇,這信上究竟說了些什麼?讓沈天一張臉突然沉如鍋底。
沈天則陷入凝思,他聽說過崔天常這個人,乃當朝四品右僉都禦史,是大虞皇帝非常信重的清流首領。
狗皇帝讓崔天常巡查青州武備,點檢查驗青州一應的‘禦器師’,隻怕確有肅清青州之意。
狗皇帝此舉也必有緣由,莫非是青州這邊有什麼變故?
※※※※
接下來的幾日,沈天如苦行僧般深居暖閣。
他完全隔絕外事,除了必要的飲食,一整日都在修行,確可稱是‘焚膏繼晷’。
除了修行童子功與煉體法門,他還撿起了一門以前掌握的八品輔修秘術《純陽導引》。
《純陽導引術》乃是以意禦氣的輔修功法,配合獨特的‘三陽朝元’體勢與‘純陽九轉’手印,可將體內散逸的陽氣收攝凝練。
此法最妙之處在於能引動天地間的先天純陽之氣,與童子功這類至陽功法相輔相成,不僅能使真氣總量倍增,更能令其品質發生質變,猶如將凡鐵淬煉成精鋼。
不過此功收效雖高,運行卻非常危險,需得神念強大,能導引真氣如絲縷穿針,否則稍有不慎便會引氣衝脈,致使真元暴走,是以四大學派都將其列為禁術,世家豪門亦視若蛇蠍,唯恐子弟修煉時損傷經絡。
沈天修行《純陽導引術》的速度卻堪稱神速,七日後的子夜,當他手結‘朱雀展翼印’,周身陽氣就突如火山噴發,渾身毛孔突然滲出細密血霧。
這些血霧如有靈性般環繞於他周身,先是在他身後凝聚出一隻朱雀之形,又漸漸在皮膚之下凝結成細密的血色紋路,看起來就像是一層鎖子甲一樣覆蓋於肌膚之下。
此時他每一次呼吸,胸腔發出沉悶的雷鳴聲,每一次心跳都震得衣袍鼓蕩。
隨著最後一縷血霧凝聚成血色紋路,這些血色紋路又隱沒於肌膚不見,沈天緩緩睜眼,瞳孔中金光流轉,卻又轉瞬內斂。
他握了握拳,感受著經脈中澎湃的真氣——總量約增兩成,運行速度卻快了三成有餘。
更難得的是筋骨強度明顯提升,肌肉纖維間似有金絲纏繞。
沈天估摸著他的體魄,還有真元的質與量,都要強出九品中不少,未來《純陽導引術》還可加速童子功的修行。
可沈天的神色卻依舊凝重,他雖然把《純陽導引術》練到了最高境界,但還是沒把握通過崔天常主持的‘禦器師’的查驗複核。
朝廷對禦器師的硬性要求是八品,可隻要戰力與各方麵的身體素質達到八品之境,也能通過考核。
隻因這方世界的武道體係極為怪異,九品與八品看似隻差一階,實則真氣凝練度相差數倍,筋骨與血肉強度更是天壤之彆,一般武修很難打破境界間的鴻溝。
沈天其實還掌握著幾門強大的秘法,可在考核的時候,將他的戰力短暫拉到八品水準,通過考核沒問題。
問題是這些輔修秘法都是他以前搶來的,根本說不清來曆,萬一被人查問反而更麻煩。
此時的沈天卻不知,就在他為禦器師複核一事頭疼之際,泰天府南門有一輛馬車飛馳入內,往沈府方向疾馳而至,車中女子一身玄衣,手按長劍,眉宇間殺機如霜,眸光冷冽似能洞穿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