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找個有文化、口齒清楚的人當這個‘先生’。先把最基礎的教給他們,讓他們腦子裡有根弦。等考核過了,再分到各個環節,讓老師傅們‘師帶徒’,手把手地教具體操作。這樣,至少能省下一半的功夫。”
這個法子新鮮,周正陽和陸大柱對視一眼,都在心裡咂摸開了。
“這法子好是好,可誰來當這個‘先生’?”陸亦川問出了關鍵。
屋裡沉默了。
一直站在門口默不作聲的陸昭忽然開了口。
“我來吧。”
所有人都朝他看去。
陸昭是高中生,在柳樹灣是頂尖的文化人。他這幾天一直在廠裡幫忙打雜,搬東西,記個數,把所有流程都看在了眼裡。
“我把正陽哥寫的步驟背下來,再用大白話講給新來的人聽。他們有啥不明白的,我再掰開了揉碎了講。我雖然不會乾活,但講道理,應該還行。”
他話說得實在,人卻有些緊張。
“好!這事就交給你了!”
第二天,柳樹灣徹底炸了鍋。
周霞果然沒吹牛,她揣著手在村裡轉了一圈,半天功夫,就領回來二十多個婦人姑娘,還有從隔壁村聞訊趕來的小夥子。
烏泱泱的,把陸家院子站得滿滿當當。
第一批三十個新員工,就這麼齊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廠裡騰出一間大倉庫當“教室”,陸昭站在一塊小黑板前,還真有幾分先生的派頭。
“第一步,挑揀。咱們‘金鳳凰’的臉麵,就從這第一步開始。壞的、小的、發黑的,一律不要……”
新來的人擠在一起,聽得格外認真。
陸昭還真是一塊好料。
他把周正陽寫下來的流程,用更土、更直接的話,一遍遍地給新來的工人們講解,還親自做示範。
誰沒聽懂,他就走到跟前,手把手地教,一點不嫌煩。
培訓緊張地進行了兩天。
第三天,這批新人就被分配到了生產線上。
起初確實是一片兵荒馬亂,包裝台的婦人把油紙包得歪七扭八,切糖的學徒不是切大了就是切小了。
老師傅們跟在後頭,一邊收拾爛攤子,一邊扯著嗓子罵。
車間裡,吵鬨聲、機器聲、嗬斥聲混成一鍋粥。
但沒人撂挑子。
腦子裡有陸昭講的那些步驟撐著底,心裡就不慌。
又過了三天,效果出來了。
新人的速度肉眼可見地提了上來,廢品率也直線下降。
周正陽拿著新出爐的產量報表,幾乎是撞進陸家屋裡的,聲音都變了調。
“嫂子!亦川哥!成了!昨天的產量,突破兩百斤了!照這個速度,五千斤,咱們有指望了!”
廠裡注入了新鮮血液,那股子被疲憊壓下去的勁頭,又重新躥了起來。
江晚聽著,心裡也鬆快了些,但那根弦,還沒敢徹底鬆下來。
二十天要五千斤,一天就得兩百五十斤。
現在,他們才剛剛摸到及格線。
江晚拿過那張報表,手指順著數字一路往下,最後停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機器損耗率,比上周高了快一倍。”
她聲音不大,卻讓屋裡的喜悅瞬間涼了半截。
“人可以兩班倒,機器連軸轉,遲早要出問題。”
江晚抬頭,看著陸亦川。
“等忙完這陣,咱們得想辦法,添置新家夥了。光靠這幾台老機器,咱們走不遠。”
“那種機器,得多少錢?”陸亦川聲音艱澀。
周正陽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
“我托省城的朋友打聽過,最便宜的一套下來,也得上萬塊。”
上萬塊。
陸亦川的嘴張了張,半天沒合上。
“上……上萬?咱們廠裡現在賬上攏共才多少錢?”
喜歡1983:回到八零當婦女主任請大家收藏:()1983:回到八零當婦女主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