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吃過後叨叨“燜餅的確好吃,但是小叔家那麼小的娃自己做燜餅,我除了欽佩她的能乾,一點都不覺得她應該乾這個。
那麼一點點錢就可以買到的餅子,她要和麵,燒火,做餅,看鍋,這麼多複雜的過程乾下來,做都做飽了哪還有精神吃?”
餘寶一聲不吭,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經常這麼做。
雖然有小因小果,但是秋收春種的時候那兩個人都忙得很,餘寶就自己煮飯,燜餅。
燜餅是最簡單的活,不慌不忙的,最多弄一個菜就可以配餅吃了。
燜餅又香又軟,燜過的餅皮脆脆的,可算是所有麵食中最好吃的一種。
剛出鍋的燜餅香死了,比吃包子饅頭讓人吃的更多,就靠了它那一股外脆裡軟純麥的香味。
劉雪麗年紀大些,讀的書也多一點,見過的事情也更多,歎了口氣“小梅,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法,你不會做飯也是因為有我在。
因為爹娘大部分時間都在街上賣鹵煮,爹有時間也會跑回來做飯,畢竟我們不吃他媳婦也要吃。
要是他們成天在山上奔走狩獵,我就問你你不做飯誰做飯?
你不吃可以不做,想活著不做飯怎麼行呢?
你等著看吧,劉優明會做飯,將來的劉優月也會跟你一樣,再過上幾年,她出門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念頭,小小年紀的人怎麼可能做飯呢?
事實就是,她中午做三個燜餅,姐妹倆中午吃一個半,晚上再吃一個半,一天的飯就解決了。
晚上擱火盆邊烘一下,熱了就能吃,這樣多簡單多自在。
她看著自己的妹妹不要出去玩,就能安全等著爹娘晚上回來。這就叫窮人的娃早當家。”
劉知行家兩口子,一天收入十多兩銀子。
第一天上山,夫妻倆挖了十幾斤小白雞和滇黃蓮,又獵到三頭麂子兩隻兔。
麂子肉香,一頭肥胖的能賣三兩多銀子。
西南地區,隻要不下雪,冬天也有綠草,麂子肉初春也還肥嫩。
兩隻麂子賣了十兩銀子,挖的藥材賣了三兩多。
夫妻兩個把東西賣了以後回來,帶回來一隻兔子當晚飯,又疲憊又歡喜,在這裡安家的心願一下子就更加強烈了起來。
劉優月歡喜告訴父母“今天大伯家的三個姐姐和那個背時鬼的小餘寶姐姐也來了,轉了一圈就走了。”
包秀娥看了正在做燒烤兔的男人一眼“我們要到上山去拜訪她們嗎?按我的性子不用去了,又沒有窮到吃不起飯的地步。”
劉知行隨聲附和“我們又不乞求她們什麼,她們除了占有先來的優勢,彆的恐怕沒什麼了吧?
親戚之間不來往也不一定過不下去,我們不巴結她們,也希望將來她們不要打攪我們。”
這就是親兄弟叔伯的關係,上一輩的人如此,這一輩的人還是如此。
有可能不光是上行下效,怕是真的基因有問題。
喜歡認親失敗去修仙請大家收藏:()認親失敗去修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