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搖了搖頭,目光落在晉王臉上,帶著幾分鄭重,“那是因為大王您壓得住臣子,滿朝文武也大多忠心耿耿。
而且現在的晉法,還沒太多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可真到了天下太平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
光是減輕賦役,還是不夠的。”
晉王愣住了:“不夠?那還需要做什麼?”
“停止鋪張浪費,不大建宮殿。”
張宇的聲音很穩,“秦始皇統一後,修阿房宮,建驪山墓,征發了幾十萬民夫,百姓怨聲載道。
我們不能學他。
還要輕徭薄賦,這個我得再說一遍,這樣能讓百姓能安心種地,日子好了,自然就不想反了。
最重要的是,要集中兵力鎮壓叛亂,一旦有苗頭就把它掐滅,不能讓它蔓延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語氣裡多了幾分無奈:“不過秦朝那會兒,實在是沒遇到好時候,各種問題接踵而來。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出了劉邦、項羽這些能人,楚漢相爭,天下大亂。
就算秦朝做了這些,我覺得也隻能多撐幾年,亡國的命運怕是很難改變的。”
“劉邦?項羽?”晉王前傾著身子,眼睛裡滿是好奇,“這兩人又是何等人物?比之夏國,又如何?”
張宇卻搖了搖頭:“沒法比。要是我們現在麵對的隻是劉邦、項羽,那還真好了。”
他的語氣沉了下去,“夏國的情況特殊,裡麵的門道太多,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我之後再跟您細講。”
見晉王臉上有些失望,他又笑道:“我先說說這劉邦和項羽吧。”
“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後,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勇猛無雙,戰場上幾乎沒人是他的對手。”
張宇的語氣裡帶著幾分讚歎,隨即又轉了話鋒,“可他剛愎自用,聽不進彆人的意見,打下鹹陽後,一把火燒了阿房宮,還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失了民心。”
“那劉邦呢?”晉王追問。
“劉邦出身市井,就是個普通百姓,甚至有點無賴習氣。”
張宇笑了笑,“可他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知人善任。
韓信、蕭何、張良,這些都是百年難遇的人才,卻都願意為他所用。
最終垓下一戰,項羽被圍,四麵楚歌,最後在烏江自刎,劉邦則建立了西漢。”
他說著,拿起案頭的炭筆,在一張白紙上畫了個簡易的朝代更迭圖:“西漢初年有文景之治。
漢文帝和漢景帝都是賢明的君主,他們繼續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國家漸漸富裕起來,糧倉裡的糧食都堆不下了,錢庫裡的銅錢串子都放得生了鏽。”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國家底子厚了,便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把那些襲擾邊境的胡人打得落花流水,打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勢!”
張宇說到這裡,聲音也提高了幾分,帶著一股豪氣。
晉王聽得熱血沸騰,猛地一拍大腿:“好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等氣魄,當浮一大白!”
他說著,就要喊人拿酒來,忽然又歎了口氣,“可惜了,要是秦始皇的孩子們都是劉邦、文景之輩,秦朝就不會亡了。”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張宇收起炭筆,語氣又平淡下來,“後來外戚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
他倒是想做些改革,可步子邁得太大,太過激進,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天下再次大亂。”
他接著道:“這時候,劉邦的旁支劉秀起兵,曆經多年征戰,最終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初年有光武中興,日子還算安穩,可到了後期,皇帝大多年幼,宦官和外戚交替專權,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後來爆發了黃巾起義,天下再次分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也就是您常聽我說的三國時代。”
晉王聽得入了迷,見張宇停下,急忙追問道:“怎麼又分裂了?這三國後來怎麼樣了?誰贏了?”
張宇失笑道:“大王彆急,這魏蜀吳三家打了幾十年,互有勝負,難分高下。最後呢,三國歸了晉,這就說到您好奇的‘晉’了。”
喜歡不一樣的永生者請大家收藏:()不一樣的永生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