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傳道授業,道門永存。”
“拜!..........。”
羅正陽連著奉茶三杯,不疾不徐的完成奉茶禮,有章有法很是熟練,讓觀禮的眾人無不驚歎不已。
少年大才,必光耀世間。
殿內的氣氛莊嚴肅穆,古風樸實的氣息撲麵而來,眾人感覺仿若夢回古時。
觀看古人的拜師禮。
古風古景,今人賞兮。
三拜定師徒情。
永記師恩,功德千秋。
拜師禮雖說沒有完全複刻古禮,但仿照古禮的流程和步驟,可是一樣都沒有少。
一一照做,基本相同。
古時拜師奉茶禮,也不過如此。
王老故意拉長聲音,大聲唱喝道。
“禮成!........。”
“弟子供奉拜師禮。”
羅正陽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長方形的紅色紙包,用紅色的卡紙折疊而成,捏在手裡一掂量感覺很厚實。
“估計包了不少紅包。”
數百有餘。
紙包是羅建軍趁著他空閒的時候,悄悄遞給他並細心交代過,讓他奉完茶禮後隨之贈與張道長。
敬師紅包。
他雙手捏著紅包略微彎腰,恭敬的遞呈給張道長。
“師父,請收下弟子的心意。”
“弟子誠心供奉。”
張道長沒有拒絕,順勢接過了羅正陽的紅包。他計劃先收下紅包,等拜師完成後再返還給羅正陽。
如數退回,有心就行。
他心領徒弟的敬意。
道家正式拜師,弟子誠心奉上拜師禮,師父都會理所應當的接下拜師禮。
因為一旦定下師徒名分,師父有傳授弟子道法與大道的職責,弟子也有供奉師父的義務。
一脈相連,情同父子
弟子學成入道後,在人世間的所作所為產生的功德業障,皆由師徒雙方共同承擔背負。
因果相連,天地鑒之。
審判而否,共同罰之。
故拜師需要拜師禮金。
以示名分與供養關係。
王老大聲唱喝道。
“鳴炮!............敲鐘!..........。”
“劈裡啪啦!..........。”
“轟隆!........砰!.........。”
“當!........當!.......當!........。”
殿外的鞭炮聲和鐘聲交織在一起,猛烈鼎沸的聲音,頓時讓眾人一下子從古風古味的場景中驚醒過來。
驚從夢中醒。
聲音傳出數十裡,山間飛鳥小獸四處逃竄,殿前的眾人齊齊捂住耳朵,但聲音到達頂峰時又似乎感覺不到聲音。
大音希聲。
大黃倒是一點都不害怕,它還擠到最前麵去,好奇看彆人放炮。
“汪汪!.........。”
.................
午時時分,烈日臨空。
梅山道觀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常龍村的村民在儀式完成後,陸陸續續的下山返回村裡。
各自歸家,寂若無人。
隻有前坪的些許蹤跡提醒來訪者,方才有很多人聚集在這裡。半數的竹林已然消失不見,竹林的地上全是踩踏的腳印。
雜草傾覆,地麵平實。
張道長在後院歇息,一上午的折騰讓他有些勞累。就算他是東大少有的高手,也有點撐不住。
畢竟年歲也不小了。
七十有餘,氣血些許不足。
羅正陽在身旁候著,聽從張道長的安排。張道長特意交代過,讓他拜師完成後先不要急著下山回家。
另有囑咐。
此時梅山的道觀裡,隻剩下師徒兩人。大師兄羅建國,拗不過羅建軍的熱情邀請,早已下山做客羅正陽的家裡。
溫酒待客,濁酒一杯。
“正陽,走,隨我去書房。”張道長放下手裡的茶杯,招呼羅正陽往書房的位置走去。
“有事商談,順便帶你看一個寶貝。”
“好的,師父。”羅正緊隨其後,心裡不停的猜測。
“寶貝?.....那會是什麼寶貝。”
“道法秘籍?......道家法寶?師父難道真的是什麼隱藏的仙人。”
一方大佬是也。
市井鄉野,多有奇人。
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