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木鐘帶著林丹汗部眾總共五十餘萬人投降大明,在這些蒙古人進入山西後,郭紹令各地官員將這些人分散安置。
山西那邊的官員雖然並不聽從朝廷的調遣,但陳奇瑜這個巡撫兼總督也不敢真的違抗郭紹的命令,隻能讓沿途官員接納這些蒙古人。
不過陳奇瑜是個狡猾的家夥,它隻接納了一些婦孺,而成年男子和老弱,他是一概也不要。
就這樣娜木鐘帶著浩浩蕩蕩幾十萬的部眾來到了直隸。
娜木鐘進入直隸後,郭紹吩咐了直隸總督王聚奎負責安置這些人。
王聚奎是崇禎元年的進士,原曆史上他曾經當過湖南的巡撫,此人性聰穎,自幼便飽讀詩書。
隻是因為他的天啟朝曾觸怒過皇帝,因此一直沒有說到提拔。
崇禎後來啟用了他,但也就隻是讓他到陝西去救災。
郭紹入主北京後,提拔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其中就包括王聚奎。
王聚奎接到命令以後自然不敢怠慢,他將娜木鐘的部眾打散了,分散安置到直隸各地。
娜木鐘對此倒也沒有意見,明朝從建國開始對待投降的蒙古人,都是打亂建製分散安置,其目的當然是防止這些蒙古人到內地以後作亂。
為了讓這些投降大明的蒙古人能有生計,官府給他們分了土地。
隻不過這些土地卻不是什麼好田,大都是那些無人開墾的荒地,基本都是那些達官貴族挑剩下的。
蒙古人對此怨言頗重,不過他們馬上就沒怨言了。
因為郭紹承諾,所有蒙古人隻要安心耕種兩年,都可以到山東去居住。
山東是郭紹的基本盤,那裡的富庶程度,哪怕是這些蒙古人,也是有所耳聞的。
一聽有機會到山東去居住,這些蒙古人的心瞬間安定下來,老老實實的接受官府的安排。
一些蒙古人不會耕種,官府也都安排了官吏和百姓去幫助他們,這幾十萬蒙古人算是在大明安了家。
至於娜木鐘,她帶著林丹汗的三個兒子以及兩個女兒進京朝拜天子,接受封賞。
當然,他們沒見到崇禎,郭紹替代皇帝接見了他們。
郭紹將林丹汗的三個兒子,都封為了都尉,又將林丹汗的長子額哲封為歸義侯,賞賜了他一座宅院,以及黃金500兩,錦緞一千匹。
娜木鐘本人也得了一個二品誥命夫人的頭銜。
對錯,娜木鐘和額哲等人自然是對郭紹天恩萬謝。
郭紹對他們說:“我不要你們感恩戴德,我隻希望你們今後能投桃報李,效忠大明,忠於皇帝。”
娜木鐘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婦人,她是色目人,也就是後世說的混血。混血女子的顏值,往往都是很出眾的,娜木鐘亦是如此。她的鼻梁高挺,身姿婀娜如風中細柳,眼眸似湛藍湖水,流轉間風情萬種。膚若羊脂,在日光下泛著柔和光澤。
曆史上娜木鐘投降後金以後還被皇太極收入囊中。
郭紹一直不解皇太極為什麼會收一個帶娃的寡婦,此刻也算理解了。
娜木鐘生的的確很美,難怪皇太極能看得上。
“都督說的是,不過奴婢明白一個道理,人得懂得知恩圖報,都督是奴婢一家的恩人,奴婢要先忠於都督,然後才能忠於皇帝。”
娜木鐘不僅漂亮情商很高,她這番話說的郭紹很是受用。
郭紹對她說道:“夫人今後不必自稱奴婢,可自稱為妾。”
娜木鐘卻說:“我們草原有規矩,一個部落被打敗以後,這個部落的一切都歸勝利的所有。奴婢已經投了都督,自然就是都督的奴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