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手中的信件,出自太子朱慈烺之手,信封上那鮮紅的東宮印璽令他心中波瀾起伏,即便此刻收到李自成的親筆信,他也不會感到意外,但朱慈烺的信件卻讓他驚愕不已。
他匆匆掃了一眼信中的大致內容,立刻意識到此事的重要性。為了確保信件內容隻有他一人知曉,他果斷地讓帳中的將領們暫時回避,隻留下了鄭泰。
隨後,他展開信紙,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麵色愈發凝重。
信畢,吳三桂陷入了沉思,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鄭泰默默站在一旁,對於信件內容一無所知,隻能靜靜觀察吳三桂的反應。
半晌後,吳三桂抬起頭,眼神中已多了幾分溫和,他看向鄭泰道:“殿下如今可好?”
鄭泰恭敬地回答道:“殿下目前被闖賊幽禁在安化寺,但寺中有我們的密探,可以傳遞消息。據密探回報,那賊將李岩對殿下並無惡意。”
吳三桂又問道:“陛下的梓宮可安好?”
鄭泰的神色略顯黯淡,回答道:“闖賊還算講些仁義,已依帝禮將陛下和皇後娘娘收殮,現也安放在安化寺中,準備擇日安葬。”
隨後吳三桂又問起了京城是如何被攻破,崇禎皇帝是如何殉國的,他雖然知道崇禎已經殉國的消息,但因為消息閉塞,具體情況是不了解的。
一直在京城中的鄭泰,通過這些天的活動,自然是了解不少當時情況的,於是便將知道的消息娓娓道來,京城如何被攻破,太子和定王如何被出賣,崇禎自縊前做什麼等等。
當聽到崇禎帝砍死公主,皇後自縊,自己也吊死煤山,身邊僅僅隻有王承恩陪伴之時,吳三桂也不禁眼光濕潤,離開案桌,對著京城的方向叩拜痛哭。
“臣不能及時救援京城,臣無能,臣死罪,臣死罪呀!”
這時候他才想起了那個坐在紫禁城中,麵色蒼白,身體佝僂,年紀不大,卻華發垂肩的皇帝,君臣一場,又受到崇禎皇帝的器重,聽到崇禎一家的慘狀,吳三桂不痛心才是假的。
這時候的吳三桂被暫時喚醒了內心的那份良知,將名利和現實拋在腦後了,其實這些天的局勢突變,讓吳三桂內心無法平靜,也沒有時間去喚醒心中的那份對崇禎的忠義之心。
吳三桂痛哭之後,回到座位上,對鄭泰道:“請鄭僉事回京轉告殿下,臣必當全力以赴!”
送走鄭泰之後,吳三桂又拿起了桌上的信件,內心確實歎服起來,沒想到百裡之外的太子殿下,竟然會如此精明,之前對這位當朝太子並沒多少印象,隻感覺是一個長在深宮的儒雅少年,沒想到卻又如此城府。
吳三桂也開始懷疑這一切是不是太子事先謀劃好的,目的就是不讓自己去投降李自成,但眼下已經不是考慮投不投降的問題,關寧軍中也有一大部分是反對投降的,經過這樣一鬨,反對的聲音更多。
且太子在信中說了京師現在發生的追贓助餉一事,也不大可能是假的,這裡離京城那麼近,隻要有心去打聽,京城的事情自然是瞞不住的,如果過這一切都在太子的謀劃中,那麼這位在深宮中長大的太子殿下,還真有可能是一代名主。
太子在信中將吳三桂和關寧軍現在所處的形勢分析的很清楚,和吳三桂之前想的一樣,去了京城多半會丟掉兵權,為人魚肉,隻有兵在自己手中,才有話語權,且太子在信中直接指向了山海關,更是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吳三桂讀懂了太子信中提及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可借關外建奴之手,驅虎吞狼,消滅流賊,但和建奴打交道多年的他又怎麼不清楚,建奴的野心,尤其是現在的攝政王多爾袞,更是一位極具威脅的人物,隻怕到時候會引虎入室。
但這也是目前消滅京畿地區流賊的唯一方法,又得到了太子殿下的暗示,吳三桂做出決定來,更是比原本曆史上要快了不少,大不了就割讓北方土地給建奴,退守南京,和南宋一樣偏安。
其實原本曆史上,吳三桂一開始就是這樣設想的,但經不住多爾袞的壓迫,手中的關寧軍又在山海關和順軍拚光了,不得不向多爾袞低頭,剃發歸降,隨後帶領清兵一口氣把李自成趕到了山西。
在深思熟慮之後,吳三桂迅速召集眾將進帳,商議大事。他莊重地發布了奉太子旨令,和決定返攻山海關的軍令。
同時,他詳細闡述了當前形勢的利害關係,以及太子的承諾:隻要成功吸引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出京,太子殿下定會設法解救在京的關寧軍家眷。
眾將們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但他們深知,在皇帝已不在的情況下,當朝太子的旨令意味著重大。雖然京城已淪陷,太子也身陷順軍之中,但太子的旨令能夠傳遞至此,足以說明這位太子殿下具備著非凡的智謀和手段。
更為關鍵的是,南方仍有大片土地控製在朝廷手中。這一刻,所有將領都明白,如果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帶著太子南遷,不僅是從龍之功,還將是一項不朽的功績。這不僅關乎關寧軍的生存,更是自己這些人將來的榮華富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吳三桂的引導之下,關寧集團的眾將軍終於下決心,京城正在發生的事,讓他們明白投降李自成絕不是一條好的出路,不如拚一下。
下定決心之後,眾將立即開始了軍事部署,兩萬關寧軍攻打山海關,絕對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況且現在的山海關守將唐通兵馬甚少,也是關寧軍的手下敗將,拿下山海關當然不是問題。
玉田縣令林之棟,剛剛沉入夢鄉不久,就被門外急促的腳步聲和小廝的急切呼喊喚醒。得知城外關寧軍有大動作,他匆忙穿好衣服,連鞋襪都來不及穿好,就登上了城牆查看情況。
隻見城外,關寧軍開始拔營,無數火把彙成一條明亮的洪流,浩浩蕩蕩向東北方向移動。林之棟滿臉困惑,關寧軍不是應該進京朝見李自成嗎?為何突然轉向東北?
就在林之棟疑惑不解時,師爺也匆匆趕到城牆,看到眼前的景象同樣一頭霧水。他低聲詢問林之棟:“老爺,如此大的變故,我們是否需要稟報京城派來的上使?”
林之棟歎了口氣,知道這麼大的事情瞞不住,便點了點頭。正當他們商議之時,一支騎兵來到城牆下,林之棟趕緊探出頭去詢問情況。
騎兵首領頭戴白綾,顯得格外肅穆,林之棟心中一驚,難道平西伯已經遭遇不測?騎兵首領高聲道:“陛下已不幸遇難,關寧軍全體將士奉大明皇太子之命,帶孝出征,討伐逆賊。你們若是識時務,速速為我軍籌備物資,否則大軍即刻攻城!”
說著一支羽箭從下方射來,精準的插在城樓的木門之上,上麵有一張物質清單,和蓋著遼東提督大印的軍令。
這番話讓林之棟如遭雷擊,關寧軍竟然要效忠朝廷?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心潮澎湃,同時也感到壓力巨大。他迅速作出決定,對師爺說:“立即召集城中士紳,為大軍籌備所需物資!”
師爺也被這個消息嚇得臉色蒼白,他知道如果關寧軍真的攻城,就算是關寧軍留下部分尾巴軍隊,僅憑玉田這點微薄的兵力和城防也是根本無法抵擋的。他不敢耽擱,急忙去召集士紳籌備物資了。
林之棟再次小心翼翼地探出頭,向那位騎兵首領懇求道:“平西伯的大義,下官深感敬佩。之前也身不由己,無奈從賊,這其中的苦衷,望將軍能夠體諒。下官懇請將軍代為轉達平西伯,下官也願意為大明儘忠,為百姓謀福。請將軍高抬貴手,放過玉田百姓,不要攻城。”
那將領瞪了他一眼,冷聲回應:“你不必多言。速速準備所需的物資,這是平西伯的命令。其他的,不是你該過問的。”
林之棟心中一沉,卻仍不放棄,他努力保持恭敬的態度,試圖與那將領建立好印象:“不知將軍尊姓大名?玉田若能恢複安寧,全城百姓必定會永遠銘記平西伯和將軍的恩情與大義。”
他敏銳地觀察到,這位將軍在關寧軍中絕非等閒之輩,因此他希望能通過言語贏得將軍的好感,從而阻止關寧軍對玉田的進攻。
那將領似乎被他的言辭觸動,他冷硬的表情稍微緩和了一些,聲音也略顯溫和:“末將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遊擊郭雲龍。”
“郭將軍英武不凡,將來必將大有作為!下官還有一事相求!”
郭雲龍對林之棟的印象好了不少,在文貴武輕的這個時代,這個文官能如此謙卑,不管處於什麼原因,也是讓人舒服不少,直接說道:“縣令大人有事直說便是!”
林之棟解釋道:“闖逆從京城派來的使節,如今正居住於城中。平西伯的大軍一旦撤離,我身為縣令,將麵臨極大的困境,為了全縣百姓的安危,我實在無計可施。”
郭雲龍聽後,理解了林之棟的困境。他深知,一旦大軍離開,玉田縣將麵臨順軍的直接威脅,到時恐怕難以避免報複。
略作沉思後,郭雲龍問道:“林大人,你身邊的人可信嗎?”
林之棟迅速環顧四周,確定沒有外人在場後,堅定地說:“這些人都是我的心腹親兵,且都是玉田人,原先的縣城守將和外地兵早已不見蹤影,因此他們絕對可靠。”
郭雲龍點了點頭,提出一個建議:“大人可先將城中闖逆的信使抓起來,扔到城下來,末將自有安排!”
喜歡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請大家收藏:()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