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已經成功躍上城牆,與唐通部的士兵在城頭和城牆上展開了殊死搏鬥,血腥的戰場被火光與月光映照得如同白晝。
這突如其來的進攻,正是吳三桂率領的關寧軍所為。在玉田做出決斷之後,吳三桂毅然決然地將輜重和火炮留在了後方,自己則率領一萬輕騎,猶如一支迅猛的利箭,直撲山海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製定好的戰略,憑借對老朋友唐通和山海關如今情況的了解,吳三桂算準了守軍必然懈怠,自己這個老遼東對山海關周圍的地形可謂是了如指掌,北翼城西北角有一些小型丘陵,可以掩護士兵前進。
望洋樓西南角,有許多可以隱匿的荊棘亂枝葉,吳三桂對於山海關的了解可不是僅僅駐紮半個月的唐通可以比的。
五千輕騎在舍棄戰馬後,迅速組裝起攻城雲梯,他們借著夜幕的掩護,悄無聲息地靠近了山海關的城頭。
城頭上的唐通守軍果然如吳三桂所料,因為長時間的平靜而放鬆了警惕,且他們萬萬沒有料到會從後方遭遇如此精銳的關寧軍。因此,在關寧軍的迅猛攻擊下,唐通的守軍迅速潰敗,被攻上了城頭,山海關的防線在瞬間後方被撕裂。
當中心關城中營房內的守軍從睡夢中驚醒,意識到敵軍來襲時,關寧軍已經憑借突襲占領了大部分城樓。
他們憑借人數優勢和居高臨下的地利,瞬間將唐通的守軍壓製在城中,使得守軍連城頭都難以攻上。此刻的山海關,幾刻鐘的時間,便被關寧掌握了主動權。
關城中的山海關總兵府,身披鐵甲,頭發淩亂的密雲總兵唐通臉色陰沉的走向府門外,一個身穿青袍常服,繡著鷺鷥補子的文官匆匆朝著他跑來道:“唐總鎮,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是誰在攻城?”
說話的文官叫左懋泰,山東萊陽人,崇禎七年甲戌科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李自成攻陷京城之後,因急於用人,看著左懋泰還算順眼,就任命其為兵政府侍郎,同唐通一起被派往接收山海關。
這位左懋泰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堂哥,就是被後世譽為明朝文天祥的民族英雄左懋第,左懋泰自然是不如其堂哥有氣節的,恭恭敬敬的接受了李自成授予的官職,欣然於同唐通一起來山海關赴任。
唐通此刻臉色難看,他自己也是一頭霧水,在得知山海關是在後背受敵之後,實在想不出關內哪裡還有兵馬敢在這個時候奇襲山海關。
“高總鎮何在?”
唐通顧不上搭理左懋泰,急忙問一旁的親衛。
高總鎮就是原山海關總兵高第,在吳三桂率軍入京覲見李自成之後,便被趕來的唐通軟禁起來,因為高第還擁有著七千守軍,和三千鄉勇,為了防止節外生枝,被唐通第一時間軟禁起來,並將他的部眾都安排在了距離較遠的寧海城。
“高總兵尚在府中!並無異樣!”
聽到親衛的回答,唐通眉頭緊鎖,心中愈發不安。他正準備集結兵馬前往城頭,隻見遠處的迎恩樓城樓上,兩麵大旗在火光中格外醒目。
一麵旗幟上寫著“討賊複仇”四個大字,氣勢磅礴;另一麵則是“吳”字軍旗,這兩麵旗幟在城頭的火光映照下,顯得異常刺眼。
“吳三桂!他竟敢如此!”唐通怒吼一聲,怒火中燒,提起長刀,欲率領府中的親衛部將直撲迎恩樓。
然而,就在此時,一名快騎狼狽地從西邊疾馳而來,緊急報告:“總鎮!大事不妙,敵軍已經攻破了西羅城,城外的騎軍正通過迎恩樓殺入城中!”
聽到這一消息,唐通身邊的親衛們臉色驟變,驚恐萬分。一名親衛急忙拉住唐通,焦急地勸道:“總鎮,形勢危急,再不撤退就來不及了!請隨標下速速撤離!”
唐通身經百戰,深諳戰場形勢的權衡利弊。麵對突如其來的緊急情報,他瞬間做出了決斷,沒有片刻猶豫。
他迅速跨上戰馬,振臂一揮,帶領著身邊的親衛以及左懋泰,朝著戰事相對不那麼激烈的威遠樓疾馳而去,意圖尋找更為安全的撤退路線。
喜歡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請大家收藏:()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