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慈烺不為所動,曹化淳心中一歎,知道太子殿下已經下定決心,不會輕易改變主意。但他仍然不甘心,決定退而求其次。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說道:“既然海路一定要一位殿下同行,不如讓永王前往,也不是不可呀。”
朱慈烺聽了這話,不禁苦笑了一下。他知道曹化淳的用心良苦,永王朱慈炤雖然也是崇禎皇嗣,但他是庶出,就算到了南方,對皇位構成的威脅也是最小的。
朱慈烺心裡很清楚,接下來他們將要麵對巨大的風險。因此,他決定為大明留下一條後路,因為永王朱慈炤過於年幼,讓定王朱慈炯先行南下。如果自己在途中遇到意外,永王能夠繼位,或許就能改變曆史的走向。
當然,朱慈烺也做好了一些準備。他給負責海路的三位將領每人都寫了一封密鑒。楊坤手中的那封,是關於到達登州後的募兵事宜。
在信中,朱慈烺囑咐楊坤,一定要儘全力收攏所有可以出海的船隻,如果無法開走,就全部銷毀。同時,他還要求楊坤不要吝惜銀子,儘量多帶一些登萊的百姓和糧食。
李牟的密鑒,朱慈烺要求他到達鬆江府之後才能打開,內容是,到達鬆江府之後,第一時間就要派人尋找原江陰典史閻應元,去鳳陽尋回原唐王朱聿鍵,江陰就在鬆江府附近,尋找應該不會過於困難。
船隊要做好隨時啟航的準備,人員隻可以在海岸邊駐紮,多儲備糧食,若是半個月無法與自己彙合,或者收到信件,就要立即啟航前往福州,路過寧波時,要找到並帶走一個張煌言的舉人。
鄭泰的手中的密鑒,就關鍵和厚重太多了,像一本書一樣厚,朱慈烺囑咐,若能與自己鬆江府彙合,就立即燒掉,若不能,到福州之後,才可打開,其內容是到達福州之後,要永王即位,若尋到原唐王朱聿鍵,可令朱聿鍵監國,重用閻應元和張煌言,並要拉攏提防鄭芝龍,必要時要設計除之。
憑借帶過去的銀子,和一路收攏的兵馬,加上崇禎帝的嫡係皇嗣,就算是鄭芝龍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年末之時,南京定然是不會丟的,朱由崧當不當皇帝影響都不大,南京不丟,江南富裕之地不丟,對鄭芝龍就有威懾。
密鑒中還交代了防禦福建的幾個關鍵點和關口,最後寫道,若一切不可為,收攏工匠人員和海船,立即出海遠航,並附上了自己繪製到澳洲的航海圖,和一些早就謄抄好的科技點,澳洲此時還沒有被殖民,隻有土著,寬闊的土地,富饒的資源,這算是為大明留下最後的火種了。
這些都是朱慈烺剛剛穿越過來時,腦子裡構畫的自救之法,但是走到如今這一步,在神州大地上中興大明還是有機會的,若沒有機會,給永王指明最後的逃亡之道是自己穿越而來最後能做的,福州近海,找到可以遠航的人員並不困難,將來如何,隻能聽天由命了。
至於會不會提前泄密,朱慈烺並不擔心,自己隻要能有一番作為,將清軍阻擋在長江以北,並在南京登基稱帝,密鑒就算泄露,影響也是不大,他也相信鄭泰可以做到保密。
腦子裡回顧完這些,朱慈烺深吸一口氣,平複內心的波瀾。他看著眼前的曹化淳,語氣堅定地說:“曹大伴不必多說了,本宮心意已決,儘快去安排餉銀的發放吧,按我之前說道,要親自交到每一名士兵手裡。”
曹化淳聽後,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之色。雖然他知道這位小殿下有雄才偉略,但他還是擔心這樣做會引起更多的麻煩。然而,他不敢違背朱慈烺的意願,隻能無奈地轉身離去。
李岩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著朱慈烺,他心裡明白這位大明太子做事總是不守常規,充滿了冒險精神。儘管他也曾試圖勸誡朱慈烺,但並未起到多大作用。
所以並不再多言,能做到眼前這一步,足以證明太子的計劃都是正確的,看來太祖朱元璋托夢確實深謀遠慮,說不定現在都是太祖的安排。
朱慈烺熱情地招呼著李岩一同走下了船。他們在一群侍衛簇擁下,邁著穩健的步伐,朝著天津城外走去。船上帶來的大批人馬早已在城外搭建起了一個臨時營地,一片繁忙景象儘收眼底。而吳三桂率領的三萬關寧軍也整齊地駐紮在城外。
朱慈烺心中暗自盤算,這次他親自從京城帶來了一萬五千名士兵,再加上吳三桂的三萬關寧軍,現在總共擁有四萬五千人的軍力了。
為了犒勞安撫這些的將士們,朱慈烺下令在城中購買和征集大量的糧食和家畜。今天,要讓每一名戰士都能飽餐一頓。
正值晌午,太陽高懸天空,陽光明媚而熾熱。營地內炊煙嫋嫋升起,煙霧彌漫在空中,散發著濃鬱的香氣。這股香氣來自於營地裡早早豎起的幾十口大鍋,這些鍋中正煮著美味的食物。
每一口鍋內都鹵著豬肉、羊肉和雞肉等各種肉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香味。此外,還有一鍋鍋白花花的大米飯,散發出誘人的米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個時代,普通士兵們很難有機會品嘗到這樣豐盛的美食,因此他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著碗筷,站在鍋前,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鍋裡的食物,嘴裡不斷流出口水。如果沒有親兵手持武器維持秩序,恐怕這些士兵們早就忍不住嘩變,搶奪食物了。
終於,飯菜準備好了,士兵們開始排隊領取自己的份額。每個人都分到了幾塊香噴噴的肉塊和一碗滿滿的米飯,再加上一些鮮美的湯汁,讓人垂涎欲滴。整個營地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人說話,隻聽到大家狼吞虎咽的聲音。
朱慈烺同李岩等人也沒有入城,端著碗同將士們一起吃飯,博得了一眾好感,但大多士兵並未注意到太子殿下的舉動,眼中隻有碗中的米和肉了。
午飯後,傳來發餉銀的消息,飽餐之後的士兵們更是一陣歡呼傳來,但這次發餉和以往不同,不是在是在自己上官哪裡領取,而是每個士兵排好隊,根據自己的兵種來領取餉銀。
關寧軍的軍餉是之前大明最多的,折色月糧之後,步兵一兩半銀子,騎兵二兩銀子,精銳伺候三兩銀子,朱慈烺決定所有士兵都按照關寧軍的標準來發放。
負責發放的是曹化淳帶領的小太監和隨行的一些文官,他們站成一排,每個士兵上前,曹化淳都會細聲細氣地問道:“吃的誰的飯呀?”
前麵的士兵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旁邊的小太監就會提醒他:“吃的大明朝的飯!”士兵跟著重複一遍後,曹化淳又接著問:“領的誰的銀子呀?”小太監則再次提示道:“領的太子殿下的銀子!”
就這樣,接下來的士兵在領到銀子之後,都會下意識地重複這兩句話。後麵的人自然也不需要再提醒,因為每個人都已經將這兩句話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之中。
這一切都是朱慈烺精心安排的結果,他深知這些話語的重要性。可不要小瞧這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它們代表著一種責任和信念。
在這個時代,為何一個主將能夠輕易地帶走數萬士兵叛變?正是因為士兵們對忠誠和為誰效力的概念模糊不清,缺乏明確的認知。而現在,通過這樣的方式,朱慈烺希望能先讓每一名士兵都明白自己是誰,是為誰而戰的。
喜歡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請大家收藏:()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