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明軍的軍陣已經像扇形一般緩緩包圍了整個戰場,宮文采的逃離迅速被側翼的明軍騎兵察覺。
負責側翼的騎兵千總當機立斷,下令追擊,數十名精銳騎兵迅速繞開戰陣,朝著宮文采逃離的方向疾馳而去。
李文盛見回兵軍陣久攻不下,決定采取更為大膽的策略,他派遣兩千義軍,試圖直搗明軍本部,意圖擴大戰果。
義軍中隻有少量的弓箭手,他們稀疏地射向明軍,還有一些士兵試圖將手中的長矛投擲出去,希望能砸中明軍。
然而,這些攻擊如同杯水車薪,未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效果,當義軍奮勇衝到距離明軍僅一百米時,明軍陣中響起了激烈的火銃聲。
鳥銃在百米距離上的射擊精準而致命,能夠擊穿輕甲,而義軍中的大多數士兵甚至連輕甲都沒有配備,如同被收割的稻草一般,成片地倒下,血肉橫飛。
跟在後麵衝鋒的士兵見到這般慘烈的景象,心生畏懼,紛紛掉頭逃跑。
這種恐慌如同連鎖反應,一個帶動十個,十個帶動一百個,很快,大批義軍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勇氣,紛紛潰散而逃。
李文盛勃然大怒,聲如洪鐘地咆哮道:“不許退!不許退!”
然而,他那震耳欲聾的聲音在如潮水般潰逃的士兵中顯得如此無力。
李文盛猛然回頭,卻發現宮文采那象征著“擎天大王”的旗幟早已消失在視線之外,他心中一沉,明白自己被徹底背叛了。
在明軍中軍陣營裡,手持單筒望遠鏡的朱慈烺將戰場上的這一幕儘收眼底,對身邊的主將高第說道:“是時候發起總攻了!儘量活捉,抓俘!”
隨著高第的一聲令下,明軍陣列如同鋼鐵洪流般穩步向前推進,而騎兵則如出鞘利劍,直指潰不成軍的義軍,一邊衝鋒一邊高喊道:“伏地者不殺!伏地者不殺!”
潰敗的義軍依舊慌不擇路地逃竄,根本無暇顧及明軍的喊聲。
衝在前方的騎兵見狀,果斷張弓搭箭,一陣箭雨呼嘯而過,瞬間射倒一片潰兵。
那些僥幸未被射中的義軍這才如夢初醒,紛紛驚恐地伏在地上不敢動彈。
騎兵隊繼續向前追擊,勸降那些潰散的士兵,而伏在地上的義軍則被隨後趕到的步兵迅速控製起來。
李文盛和他的十幾名生死兄弟手持大刀,在潰敗的人群中左衝右突,試圖阻止士兵們逃跑,但一切都是徒勞。
一名兄弟焦急地說道:“大當家的,已經頂不住了,趕緊突圍吧!”
李文盛環顧四周,發現他們的馬匹早已隨著潰逃的義軍消失不見。他氣得怒火中燒,怒吼道:“該死的畜生!就知道逃命,兄弟們,跟他們拚了!”
於是,眾人紛紛重新握緊刀柄,準備與後方趕來的明軍騎兵決一死戰。
正在疾馳而來的明軍騎兵隊看到前方一位彪悍大漢手持大刀,旁邊站著十幾名壯漢,他們矗立在潰逃的士兵中,顯得格外格格不入。
前方的騎兵本欲張弓搭箭,卻被領頭的千戶阻止道:“軍令以勸降為主,我看前方幾人都是好漢,待我等前去活抓他們!”
於是,衝鋒的騎兵收起短弓,有人從後麵取出一道鐵鏈,幾人在馬上巧妙地銜接成一道鐵網,朝著李文盛等人包抄過去。
這是明軍騎兵慣用的捉人方法,在戰場上往往用於活捉敵方重要將領。憑借著馬匹強勁的衝力和靈活的走位,他們一個照麵便將李文盛等十幾人製服。
半個時辰後,戰鬥徹底結束,義軍大多數都被生擒,明軍俘獲了大約六千人,將他們集中在附近一處乾枯的河溝之中嚴密看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