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背脊緊貼著冰冷的金屬牆麵,指尖在虛擬控製麵板上輕輕摩挲。第三階段的戰場仿佛被一層無形的壓力籠罩,連空氣都變得粘稠起來。他剛用震蕩波與火雷雙爆破擊倒了一個訓練單位,但係統提示中“剩餘目標:未定義”幾個字仍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去。
他沒有時間慶祝勝利。
因為就在剛才,他捕捉到了那個ai對手在戰鬥中展現出的學習能力——它不僅模仿了他的戰術節奏,甚至能在關鍵時刻做出預判性的反製。這種級彆的智能,已經超出了普通訓練單位的範疇。
沈逸閉了閉眼,腦海中迅速回放剛才的戰鬥片段。他的每一次技能釋放、走位選擇、攻擊意圖,都被對方精準捕捉,並在下一秒轉化為反擊的依據。這意味著,任何固定的套路、習慣性的連招組合,都會成為敵人的突破口。
他必須打破這個循環。
沈逸深吸一口氣,手指在控製麵板上輕點,調出係統界麵。
【策略模擬空間】——激活。
眼前的世界驟然一變,現實感瞬間抽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無數數據流構成的立體戰場模型。他站在半空中,四周是不斷滾動的戰鬥參數與行為預測圖譜。係統開始將剛才的實戰數據導入推演模塊,百萬次的模擬對抗在極短時間內展開。
畫麵快速切換,每一個幀格都是不同戰術路徑下的結果。沈逸的目光緊緊鎖定其中一組數據變化:每當他在技能釋放之間插入一次毫無邏輯的停頓,ai的反應就會出現短暫遲滯,最長達到了0.3秒。
這便是破局的關鍵。
他迅速調整模擬參數,設定多個變量組合,包括但不限於技能釋放順序、移動軌跡、節奏快慢、動作幅度等。他要測試的不是哪一種打法最強,而是哪一種最能擾亂ai的判斷模型。
模擬繼續推進。
成千上萬次的推演中,沈逸逐漸勾勒出一套全新的戰鬥思路——不再依賴固定的技能連招,而是以“非線性節奏”為核心,通過隨機插入無效動作、假動作、延遲釋放等方式,製造出混亂的戰術信號。
ai的學習機製雖然強大,但它對複雜變量的處理仍然存在瓶頸。當信息輸入過於雜亂時,它的決策效率便會下降,從而形成可利用的空檔。
沈逸的眼神逐漸銳利。
他開始在模擬空間中反複演練這套新戰術,觀察ai的反應模式,調整自己的出手時機與動作節奏。每一次失敗,他都記錄下ai的應對方式,修正策略;每一次成功,他都細化操作細節,確保實戰中能穩定執行。
隨著模擬次數的增加,他對這套戰術的理解也愈發深入。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戰鬥,而是一場關於“認知節奏”的博弈。
當他從策略模擬空間退出來時,整個戰場依舊寂靜無聲,隻有遠處那道微弱的能量波動仍在持續脈動。沈逸緩緩睜開眼睛,掌心微微握緊。
他已經找到了方法。
接下來,就是實踐。
他緩步向前,目光掃過戰場中央剛剛刷新出來的第二波訓練單位。這一次,它的外形依舊是銀色戰甲,但眼神中多了一絲類似“警惕”的情緒,仿佛也在等待著他下一步的動作。
沈逸沒有急於出手,而是先做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小動作——抬手,轉腕,又放下。
敵人沒有反應。
他又做了幾次類似的無序動作,有時轉身,有時蹲伏,有時隻是簡單地抬起武器又收回。這些動作沒有任何威脅性,卻足以乾擾ai對戰鬥節奏的預判。
終於,在某個看似隨意的抬手後,他猛然發動進攻。
閃現·殘影!
幾乎是在身形消失的瞬間,ai才做出防禦姿態,但已經晚了半拍。
沈逸出現在敵人左側,震蕩波脫手而出,這次的目標並非直接命中,而是為了製造一個短暫的視覺盲區。緊接著,他並未如往常般立刻銜接元素共鳴,而是原地靜止兩秒,像是在猶豫下一步行動。
ai果然出現了判斷遲疑。
就在這0.3秒的空白期內,沈逸果斷出手,元素共鳴觸發火屬性爆發,烈焰席卷而出,將敵人逼入死角。
他沒有停下,而是繼續穿插各種無規律動作,在每次即將完成連招前故意中斷,再以不同的節奏重啟攻勢。他的戰鬥風格完全脫離了既定模式,像是一場即興演奏,每一拍都在打破預期。
ai的反應速度開始下降,攻擊節奏紊亂,最終在一次失誤中被沈逸抓住機會,完成終結技。
光束落下,係統提示:
【目標淘汰】【剩餘目標:未定義】
沈逸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站在原地,目光投向戰場邊緣那道若隱若現的能量波動。
他知道,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
但他已經掌握了主動權。
金屬地麵微微震動,新的傳送門正在緩緩開啟。
沈逸邁出一步,身影沒入光芒之中。
身後,空氣中殘留著尚未散去的火焰餘溫,以及一段無人知曉的數據波動,悄然回蕩在虛空中。
喜歡女裝學霸逆襲電競巔峰請大家收藏:()女裝學霸逆襲電競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