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杖第三次點地,餘音未散。敵方中單被迫交出閃現後,推進陣型短暫停滯。沈逸沒有追擊,而是將視野拉遠,鎖定地圖邊緣三處新亮起的視野眼。敵方邊路戰士已悄然脫離主力,向紅區繞行;中路法師退回塔下補給,但並未回城;下路雙人組則壓進兵線,試圖逼出防禦塔最後一層護盾。
節奏變了。
不再是全線強壓,而是分推與視野控製交替進行。敵方意圖清晰——用多線施壓打亂己方調度,逼迫“無聲陣型”暴露響應延遲。
林悅的法杖頂端,那道裂痕忽然輕微震顫,能量流如脈搏般明滅一次。她指尖微動,技能前搖卡頓了半拍,控製波紋釋放偏移了0.2秒。雖未脫手,但已足夠讓沈逸察覺異常。
他調出敵方最近三輪推進路徑,數據流在意識中重組。係統“策略模擬空間”啟動,百萬次推演在0.8秒內完成。結果浮現:敵方中路支援存在1.2秒空窗,源於邊路戰士突進時的技能冷卻與位置偏差。這1.2秒,是反擊的唯一窗口。
沈逸手指劃過控製台,打開“碎片收集兌換”界麵。風眼殘片、虛影結晶、能量碎片……過去數場熱身與資格賽積累的零散資源在係統中重組。他選定“瞬時協同增幅符”,確認兌換。
一道淡金色符文自神經接口注入團隊鏈路,全隊視野邊緣浮現出半透明標記:【反擊信號·α】。
符文激活瞬間,林悅法杖裂痕內能量脈動驟然加劇,一串古文字符在裂痕深處閃現,轉瞬即逝。她瞳孔微縮,卻未出聲。那字符不屬於《蒼穹之戰》任何已知語言體係,更像是某種被封印的數據殘片。
沈逸捕捉到她眼神的細微變化,但未追問。此刻,敵方邊路戰士已切入紅區野怪圈,距離張銳僅剩兩秒路程。時機將至。
他抬起法杖,點地三下。
節奏未變,但含義已更。這是“靜守誘敵”子協議的啟動信號。
張銳立即後撤,動作略顯倉促,卻刻意留下一串腳步殘影。敵方戰士果然追擊,技能鎖定提前釋放,命中假身。真實位置已被暴露。
沈逸向左橫移半步,法杖劃地,再次啟動“虛影殘響”。假信號擴散,能量波紋模擬真實施法軌跡。敵方法師從高地邊緣探出視野,判定後排空虛,開始前壓。
王哲從西側高地繞後,箭矢已在弦上。
林悅閉眼一瞬,再睜時,目光已鎖定敵方戰士即將落位的坐標。她的呼吸節奏悄然調整,與沈逸走位形成微妙共振。
三重技能,無語音溝通。
王哲的定身箭矢破空而至,命中敵方戰士膝部,延遲其突進;林悅的控製波紋緊隨其後,波紋擴散,覆蓋其閃現路徑;張銳的陷阱技能在地麵炸開,封鎖退路。
控製鏈,首次在無指令狀態下精準交彙。
敵方戰士被困塔前,血條驟降,被迫交出保命技能。
敵方中路法師察覺不妙,立即回防。但“回城錨點”尚未冷卻,隻能徒步馳援,距離戰場尚有1.5秒路程。
時間窗口,仍在。
沈逸法杖輕抬,指向敵方下路雙人組。那是此刻最孤立的單位。
林悅立即響應,技能鏈轉向,能量波紋鎖定敵方輔助。張銳前壓掩護,王哲箭矢壓製敵方射手走位。四人聯動,節奏緊湊,誤差低於0.3秒。
敵方輔助被逼退塔外,血量見底,閃現逃出生天。
但積分差距開始收窄。
係統提示在沈逸意識中浮現:【“低頻交互模式”協同穩定性提升,響應誤差持續下降,已進入高效區間】。
他未鬆懈。敵方不會容忍連續失勢。
果然,三秒後,敵方全員開始向中路集結。中單法師攜帶“瞬影符文”殘餘充能,正從側翼逼近。邊路戰士回防,五人陣型收縮,意圖以人數優勢強推資源塔。
壓力再度降臨。
林悅的法杖裂痕再次震顫,技能前搖延長0.2秒。她強行釋放控製波紋,卻因能量不穩定,波紋在半途扭曲,險些空放。沈逸及時後撤,法杖點地節奏由“三下”轉為“兩短一長”。
這是【收縮防禦,等待窗口】的指令。
全隊立即後撤,退守塔後安全區。敵方前壓,塔盾承受第一波技能轟擊,能量值下降12。
沈逸調出“隱藏身份加持”模塊。係統反饋波動輕微提升,屬性加成自動激活。他並未切換形象,卻在公頻以極低音量輸入一行文字,聲線經過係統調製,呈現出“夜鶯”特有的冷冽女聲:
“靈音,跟我的呼吸。”
林悅猛然一震。
那聲音她聽過無數次,卻從未在實戰中直接引導她的操作。她閉眼,深吸一口氣,指尖重新貼合操作麵板。法杖抬起,能量在頂端凝聚,裂痕內脈動與她的呼吸頻率逐漸同步。
沈逸開始走位。每一步都精確對應技能前搖節奏。他未釋放任何技能,卻以移動軌跡勾勒出施法預判路徑。
林悅的控製波紋,在敵方前排踏入塔前瞬間釋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波紋擴散,命中三人。
控製鏈銜接成功。
敵方攻勢被截斷,被迫後撤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