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室的門剛合上,走廊的燈還亮著,沈逸已經站在了戰術室門口。
他推門進去時,林悅和張昊已經在了,其他人也陸續進來,沒人說話,各自找位置坐下。主屏幕還黑著,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不一樣。昨天沈逸在日程表上寫的那行字——“發布新防禦框架,代號‘斷鏈’”——早就被他們看到了。
沈逸沒開燈,直接走到控製台前,按下啟動鍵。屏幕亮起,三維戰場圖緩緩展開,正是上一場比賽中“風暴塔”前的那條狹窄通道。
“從現在開始,我們練三件事。”他說,“第一,認信號;第二,卡時間;第三,聯動反打。練不熟,不準下機。”
他拖出一段錄像,是對手輔助在團戰前右腳後撤的瞬間。畫麵被放大到極限,動作慢放五倍。
“看這裡。”他用光標圈出那個微小的後撤步,“每次突襲前,這個動作都會出現,0.2秒,不多不少。它不是走位,是暗號。”
第一遍播放完,沒人出聲。
第二遍,林悅皺了眉,“我以前根本沒注意過這種細節。”
“現在必須注意。”沈逸調出五場數據疊加圖,“五次,全有。隻要這個動作出現,視野重疊達到1.5秒以上,突襲就會在2.3秒後發生。這不是偶然,是節奏鏈。”
他把“斷鏈”框架的三層響應機製調出來。
“第一層,林悅,你在視野重疊達到1.5秒時釋放控場技能,封住通道入口。早了,他們會察覺;晚了,人已經衝進來。”
林悅點頭,手指在鍵盤上模擬操作。
“第二層,張昊,你必須在刺客切入前完成攔截。不是等他出現,是你得逼他改變路線。”
張昊問:“如果他繞後呢?”
“那就說明你壓得不夠狠。”沈逸回放一段模擬路徑,“他的切入路線隻有三條,全部依賴視野確認。你提前半秒進入側翼,他就得重新計算。”
“第三層,中單反打。但有個前提——”他頓了頓,“團隊信念值必須達標。係統會判斷,隻有你們同步率在85以上,反打權限才會解鎖。”
有人低聲問:“那要是沒達標呢?”
“那就等。”沈逸說,“寧可放一波,也不能亂打。”
訓練立刻開始。
第一輪模擬,敵方小隊逼近通道。林悅盯著視野重疊計時器,手懸在技能鍵上。
1.3秒……1.4秒……1.5秒。
她按下技能。
釋放晚了0.4秒。
敵方刺客已經突入,技能鏈瞬間打穿前排。
“重來。”沈逸說。
第二輪,林悅提前按了。技能落在空處,對方還沒完成信號確認,立刻改變陣型,繞道強攻另一側。
“又早了。”沈逸調出時間軸,“你得卡在1.5秒,誤差不能超過0.1秒。”
林悅咬住下唇,重新調整節奏。
第三輪,她終於踩準節點。技能封路,張昊同步前壓,刺客被迫中斷切入。
但中單沒反應。
“我在等你們先交技能。”中單解釋。
“你不該等。”沈逸調出係統記錄,“你延遲了0.7秒。等你出手時,對方已經撤了。”
“可我怎麼知道他們會不會真衝?”
“你不需要知道。”沈逸打開“策略模擬空間”的實時反饋界麵,“係統會告訴你。隻要反打權限亮起,你就必須動。猶豫就是破綻。”
他們開始加練信號識彆模塊。
沈逸把輔助的右腳後撤動作做成十秒循環片段,連續播放三十遍。所有人盯著看,直到能憑直覺喊出“動作出現了”。
接著是聽覺警報訓練。每當視野重疊進入1.5秒區間,係統會發出一聲短促蜂鳴。他們閉眼聽,靠聲音判斷時機。
林悅最先適應,聽到第三遍就舉手示意。
張昊反應慢半拍,總在蜂鳴響起後才意識到。
“你太依賴視覺了。”沈逸說,“戰場上,你看不到全局。必須靠耳朵和肌肉記住節奏。”
他們改用盲練模式——屏幕遮蔽,隻聽警報,憑記憶操作。
張昊連續五次失誤。
“再來。”沈逸不讓他停。
第六次,他終於在蜂鳴響起的瞬間按下攔截指令。係統判定:響應達標。
“記住這個感覺。”沈逸說,“下次不用聽,你也得做出來。”
中午沒休息,飯是外賣送來的。所有人邊吃邊看回放。
下午進入區域協同訓練。
沈逸啟用高壓模式:每輪對抗隻允許一次失誤,失敗則全員重來。
第一輪,林悅技能封路,張昊攔截到位,中單反打。
係統判定:成功。
第二輪,林悅晚了0.2秒,張昊沒等她,提前壓出。
“你動得太早。”沈逸暫停,“她沒封住,你衝上去就是送。”
張昊不服:“我看到刺客動了!”
“你看到的是假動作。”沈逸回放,“他故意往前探半步,引你出去。真正的切入在三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