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的推演進度條剛剛走完,沈逸沒有停頓,直接調出係統後台的訓練模塊。他把“鐵幕·智推版v1.0”的數據包拖入虛擬對抗環境,點擊生成模擬對手。
“準備進入第一輪壓力測試。”他說。
林悅戴上頭盔,手指在控製麵板上輕點兩下。小舟和星語也同步接入,四人身影瞬間消失在現實視野中。
訓練空間展開,地圖加載完成。藍方基地出現在視野左側,紅方陣營正是以“鐵幕戰隊”行為模型驅動的ai隊伍。沈逸留在指揮台前,雙眼緊盯主控屏上的實時數據流。
“開始。”他按下啟動鍵。
比賽進入第三分鐘,雙方平穩發育。林悅操控輔助角色在河道邊緣試探性走位,小舟的打野繞後準備反蹲。一切看起來與平常訓練無異。
第六分十八秒,紅方中單突然壓線。這不是異常舉動,但緊接著,對方打野從側翼草叢斜插而出,路線與推演沙盤完全一致。
“來了。”沈逸低聲說。
他話音未落,紅方輔助立刻跟上控製技能,小舟反應稍慢半拍,被精準定住。三秒內,集火爆發,他的角色倒地。
“太快了。”星語在頻道裡說,“他們節奏比我們快。”
沈逸調出回放,標記出打野提前八秒發起信號的時間點。這個動作不在高頻預測路徑中,屬於低概率分支。
“係統能推演出主流打法,但不會覆蓋所有可能。”他打開訓練參數設置,“加入預警提示音,在這個節點前五秒播放一次短促蜂鳴。”
林悅重新登錄時,耳邊響起提示。她立刻調整站位,遠離河道交叉口。這一次,紅方雖然依舊發動壓製,但她成功拉扯脫戰。
“有用。”她說。
沈逸點頭,將強度提升至80。第二輪對抗開始。
這次紅方改變了策略。他們在第七分半鐘故意放掉一條邊路兵線,引誘藍方推進。當小舟的角色靠近塔下時,埋伏已久的中單閃現進場,配合遠程消耗技能打出連環控製。
“這是假撤真進。”沈逸立即暫停訓練,“他們用兵線做誘餌,等我們貪輸出。”
他在戰術板上畫出行進路線。“下次看到他們放棄優勢位置,不要急著壓,先確認視野完整。”
第三輪對抗,團隊開始適應節奏。林悅學會在危險區域提前後撤,小舟縮短了進攻響應時間,星語則主動承擔起補位職責,在關鍵路口布下偵查陷阱。
可到了第十分鐘,問題又出現了。連續高強度對抗讓隊員反應速度下降,溝通延遲明顯。一次團戰中,小舟發出進攻信號,但林悅還在處理兵線,未能及時支援,導致突進失敗。
沈逸注意到林悅的心率數據持續偏高。他打開替換指令,讓她退出訓練休息十分鐘。
“你們三個先複盤剛才那波團戰。”他對剩下三人說,“我總結三點:第一,信號響應必須控製在0.8秒內;第二,補位順序明確,星語優先保護後排;第三,增加佯攻環節。”
他調出一個新的訓練腳本,在原有推演路徑中插入虛假進攻動作。藍方可以在第六分鐘假裝集結壓上路,實則主力埋伏下路,打亂紅方預判節奏。
“試試這個新方案。”他說。
第四輪對抗開啟。這一次,藍方主動製造上路壓力,紅方果然調動兵力防守。就在對方陣型移動的瞬間,小舟帶隊從下路突襲,成功擊殺敵方射手。
“有效!”小舟在頻道裡喊。
可還沒等他們慶祝,紅方中單迅速組織反撲。他們的撤退路線整齊劃一,沒有任何脫節,像一台精密機器在運轉。
“執行太嚴了。”星語說,“每次被打亂節奏,他們都能立刻重建防線。”
沈逸盯著屏幕,記錄下這一波交戰的所有時間節點。他發現紅方的指揮者總能在混亂中第一時間做出決策,而且每次都是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