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的晨鐘帶著文脈的厚重,陸尋站在孔廟大成殿前的石階上,望著來自九州各地的守脈人。他們穿著不同的服飾,帶著各自的法器——茅山道士背著羅盤,少林武僧握著禪杖,西域牧民挎著青銅彎刀,嶺南漁民提著貝殼法器,臉上都帶著風塵卻眼神堅定。掌心的共生紋與曲阜的人珠氣脈共鳴,三股鴻蒙紫氣在體內流轉,溫暖而沉穩:“今天召集大家,是要讓守護的火種傳遍九州。”
林婉兒的聽石符在人群中流轉,符麵映出各地龍脈的實時狀態——昆侖的天珠氣脈如碧藍玉帶,蜀山的地脈似翠綠遊龍,曲阜的人珠像緋紅暖陽,三者交織成網,將九州大地護在中央。符麵偶爾閃過幾個淡灰色的光點,卻是守脈人能輕鬆處理的小隱患:“血珠整理了各地煞氣的特性。”她將符麵投影在石碑上,“北方煞氣喜寒,可用陽起石和離火珠克製;南方煞氣親水,需用龍息草和貝殼陣阻擋;西域煞氣乾燥,要靠黃土龍氣和艾草平衡。”
王胖子扛著一捆青銅殘片站在角落,軍大衣上彆著各地守脈人送的紀念品——嶺南的貝殼、北疆的狼牙、蜀地的竹牌。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時不時往人群裡的年輕人麵前湊,引得孩子們陣陣歡呼:“奶奶的彆光聽理論!”他往空地上扔了塊殘片,“實戰才是硬道理!胖爺這就教你們怎麼用離火對付頑固煞氣!”青藍色的火焰在他指尖跳躍,演示著不同的控火手法。
嶺南守脈人老漁翁顫巍巍地走上前,手裡捧著個海螺法器。海螺上刻著細密的水紋,吹響時發出清越的共鳴:“陸先生,俺們嶺南水脈多,煞氣總藏在暗河和沼澤裡。”他往海螺裡注入氣脈,螺口噴出細霧,在半空凝成水係龍脈的虛影,“上次用貝殼陣擋了煞氣,可暗河深處還有殘留,咋徹底清除?”虛影裡果然有細小的灰點在遊動。
陸尋接過海螺,往裡麵注入絲人珠紫氣。紫氣順著螺紋流轉,細霧中的灰點瞬間消散:“水係龍脈的煞氣要‘疏堵結合’。”他在地上畫出“九曲連環”陣圖,“在暗河入口布貝殼陣堵煞氣,在出口種龍息草疏餘氣,再用海螺法器每月引潮水衝刷,三重保障就能斷根。”共生紋感應到嶺南水脈的氣脈,與老漁翁的海螺產生共鳴,給出最適配的解法。
東北守脈人趙獵戶穿著獸皮襖,腰間掛著塊黑沉沉的隕鐵。他往地上放了塊凍得堅硬的煞氣樣本,冰塊裡裹著灰黑色的氣團:“俺們那疙瘩冷,煞氣凍在冰裡,春天化雪就跟著水流竄。”他用隕鐵敲碎冰塊,黑氣立刻往人群飄,被王胖子的離火擋在半空,“這邪玩意兒凍不死,咋整?”
少林住持上前一步,禪杖往地上一頓,金色的佛光將黑氣包裹:“東北龍脈屬寒,需用至陽之力破之。”他從袈裟裡取出本《護生經》,“將經文刻在隕鐵上,埋在凍土層深處,再種上耐寒的艾草,陽氣順著草根蔓延,冰裡的煞氣自然消融。”武僧們立刻上前演示,用禪杖在隕鐵上刻經文,佛光與鐵屑飛濺,煞氣體積不斷縮小。
川西守脈人道長拿出個竹筒,裡麵裝著青城山的瘴氣樣本。瘴氣呈灰綠色,在竹筒裡翻滾不息:“川西多山霧,煞氣混在瘴氣裡,吸入就頭暈眼花。”他倒出點瘴氣,接觸到陽光就發出滋滋聲,“俺們用桃木劍斬過,可過幾天又冒出來,像割韭菜似的。”
茅山清風子道長掏出張黃符,符上畫著“破瘴符”:“青城山的瘴氣屬陰濕,得用‘陽木陰火’之法。”他往符上噴了口酒,點燃後往竹筒裡一扔,瘴氣瞬間燃燒起來,“用桃木劍引陽氣,離火珠燃艾草,再在山腰種花椒樹,三重陽氣鎮住濕氣,煞氣就無處藏身。”符紙燃燒的青煙帶著艾草香,聞著讓人神清氣爽。
交流持續了整整三天,白天在孔廟前切磋技法,晚上圍著篝火分享經驗。陸尋將三股鴻蒙紫氣注入曲阜的人珠,人珠的緋紅光芒突然暴漲,順著香火氣脈傳遍在場每個人的法器——道士的羅盤指針更穩,武僧的禪杖佛光更盛,牧民的彎刀紋路更清,漁民的貝殼光澤更潤:“這是氣脈共鳴。”他望著眾人驚喜的表情,“以後無論身在何處,隻要法器相連,就能互相感應支援。”
第四天清晨,嶺南守脈人傳來急訊——雷州半島的紅樹林出現煞氣複發,黑紅色的氣團順著潮汐蔓延,魚蝦翻肚,漁民下海就渾身起紅疹。老漁翁急得直搓手:“定是上次沒清乾淨的煞氣,借著台風天又冒出來了!”他的海螺法器不斷震顫,螺口滲出細密的水珠,顯然感應到了強烈的煞氣波動。
陸尋立刻點將:“老漁翁帶嶺南的兄弟引路,胖子帶上離火珠和青銅殘片,婉兒用聽石符定位煞氣核心,茅山道長準備破瘴符,少林武僧隨我斷後。”他往人群裡掃了一眼,“其他人按原計劃返回各地,加固本地龍脈節點,我們去雷州半島示範清煞,後續經驗會用聽石符傳給大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雷州半島的紅樹林像片綠色的海洋,卻透著股詭異的死寂。原本鮮紅的氣根變成紫黑色,潮水帶來的不是魚蝦,而是漂浮的死貝和斷枝。空氣中彌漫著腥腐味,吸入一口就喉嚨發緊。陸尋的共生紋傳來刺痛,他能“看”到紅樹林深處的淤泥裡,藏著個籃球大小的煞氣核心,像顆跳動的黑心,不斷往海水裡釋放灰絲:“比預想的更深。”
林婉兒的聽石符鑽入淤泥,符麵映出核心周圍纏繞著無數氣根,煞氣順著根係往整片紅樹林蔓延:“血珠說這是‘腐根煞’,專吃草木靈氣,再順著水流汙染人脈。”她往水麵撒了把龍息草籽,草籽遇水就發芽,卻剛長出就被煞氣侵蝕枯萎,“得先切斷它和樹根的聯係!”
王胖子往掌心吐了口唾沫,離火珠燃起丈高青焰:“看胖爺的!”他躍到紅樹林邊緣的礁石上,火焰順著礁石往淤泥裡鑽,“先用火烤乾表層煞氣,再用青銅殘片鎮底!”青藍色的火焰在水麵跳躍,被火焰掃過的海水冒著白汽,紫黑色的氣根漸漸恢複本色。
茅山道長帶著弟子們布“九曲連環”陣,貝殼在水麵連成圈,黃符貼在每棵紅樹的樹乾上。符紙遇潮卻不化,反而發出淡淡的金光,將煞氣鎖在陣內:“陣已成!”道長往陣眼扔了塊桃木劍碎片,“陸先生可以引紫氣了!”陣內的海水開始旋轉,形成個巨大的旋渦,將煞氣往中心聚集。
陸尋踏水而行,三股鴻蒙紫氣在掌心凝成光球。他將光球往漩渦中心一推,金色的光芒瞬間填滿整個陣形,煞氣核心在紫氣中發出淒厲的尖叫,黑紅色的氣團不斷收縮:“感受文脈正氣!”他運轉共生紋,引曲阜人珠的氣脈加持,“這裡的漁民世代耕海,人心齊則文脈盛,煞氣焉能不滅!”
陣外的漁民們見狀,紛紛往海裡撒漁網。漁網在空中連成片,漁民們齊聲唱起護脈漁歌:“龍在水,人在舟,潮起潮落共相守……”歌聲與紫氣共鳴,形成股溫暖的力量,湧入紅樹林的根係。原本枯萎的氣根開始泛紅,水麵漂浮的死貝竟有幾隻緩緩張開殼,吐出細小的氣泡。
少林武僧們手持禪杖圍成圈,佛號聲與漁歌交織。禪杖點過的地方,海水泛起金色漣漪,煞氣在佛光與文脈氣脈的夾擊下徹底潰散,化作縷縷青煙消散在陽光下:“成了!”王胖子往海裡扔了塊陽起石,“這下連海底的煞氣根都鎮住了!”陽起石落水處,冒出串串氣泡,帶著淡淡的金光。
清理完紅樹林,漁民們在岸邊搭起長桌,用新捕的海魚、新釀的米酒招待守門人。老漁翁捧著酒碗,敬了陸尋三大碗:“先生這法子真管用!你看這海水都清了,魚群回來了!”他指著遠處的漁船,幾艘小船正在撒網,網剛收起就傳來歡呼,“以前總覺得守脈是少數人的事,現在才明白,百姓齊心才是最好的風水局!”
陸尋望著重新煥發生機的紅樹林,潮水退去的灘塗上,龍息草籽正在發芽,嫩綠的葉片頂著水珠,透著勃勃生機:“守護從不是一個人的事。”他往每個漁民手裡塞了塊貝殼法器,“這上麵刻了‘共守’二字,遇到煞氣就吹響海螺,附近的守脈人會立刻趕來支援。”共生紋感應到漁民們的氣脈與紅樹林的氣脈相連,形成股生生不息的循環。
離開雷州半島時,嶺南的守門人送了他們很遠。老漁翁將祖傳的海螺法器送給林婉兒:“這螺能引潮汐之力,以後嶺南有水脈事,聽石符傳訊,海螺必應。”年輕的漁民們駕著小船在周圍護航,船上插著寫有“九州共守”的木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返程途中,聽石府不斷傳來各地的好消息——北疆牧民在草原上種滿陽起石,形成“七星鎮煞陣”,凍土層的煞氣再未複發;蜀地道士與和尚合作,在青城山種滿花椒樹和艾草,瘴氣中的煞氣被徹底淨化;西域老哈帶著牧民在牧場周圍種龍息草,牛羊長得膘肥體壯,再也沒有發狂的跡象。
林婉兒將這些消息整理成冊,用朱砂畫在羊皮卷上:“尋哥你看,這就是九州共守的力量。”她指著卷上密密麻麻的標記,“每個紅點都是煞氣清除點,藍線是守脈人聯絡網,現在已經覆蓋了八成的龍脈節點。”羊皮卷突然亮起紅光,東北方向的一個紅點閃爍不定,顯然有新的情況。
趙獵戶的傳訊很快傳來——長白山的休眠火山有煞氣異動,火山灰帶著灰黑色的氣團飄落,附近的針葉林正在枯萎。“是‘地火煞’!”陸尋看著聽石符映出的景象,火山口周圍的岩石泛著詭異的紅光,“這種煞氣借火山之力滋生,比尋常煞氣更烈,得請懂地脈的高手同去。”
王胖子立刻拍胸脯:“胖爺知道誰能去!”他往蜀山方向指,“蜀山掌門懂地火之道,上次在鎮龍頂對付地脈煞氣,他的‘引火符’比胖爺的離火珠還管用!”離火珠在他掌心亮了亮,像是在認同又像是不服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趕到長白山時,趙獵戶帶著幾個山民已經在山口等候。他們臉上沾著火山灰,身上裹著厚厚的獸皮,見到陸尋就迎上來:“先生可算來了!這火山灰邪乎得很,落在樹上樹就枯,落在草上草就黃,再這樣下去,山下的村子都得搬走!”他往火山方向指,灰白色的煙塵在山頂繚繞,透著股硫磺和腐臭混合的怪味。
蜀山掌門帶著弟子們隨後趕到,他背著個紫銅葫蘆,葫蘆口冒著淡淡的白汽:“地火煞遇火則旺,不能硬燒。”他打開葫蘆,裡麵裝著清涼的泉水,“這是蜀山的‘鎮火泉’,能中和地火之氣,先用水霧罩住火山口,再引紫氣淨化。”泉水倒在地上,竟不滲不流,在地麵凝成層透明的水膜。
陸尋的共生紋與長白山的地脈連接,能“看”到火山深處的煞氣核心——它附著在岩漿脈絡上,像塊黑色的痂,每當地火流動就噴出股煞氣:“得先切斷煞氣與地火的聯係。”他往火山口扔了塊黃龍玉佩碎片,“用黃土龍氣堵住煞氣外泄的縫隙,再用鎮火泉降溫,最後用紫氣淨化。”玉佩碎片落地處,冒出股土黃色的氣脈,暫時擋住了股煞氣。
蜀山弟子們立刻行動,將鎮火泉分裝在陶罐裡,順著火山裂縫倒下去。泉水遇熱化作白霧,與黃土龍氣交織成網,將火山口罩在其中:“師父,可以引紫氣了!”弟子們齊聲喊道,手中的桃木劍指向核心,形成個巨大的劍陣。
陸尋將三股鴻蒙紫氣注入劍陣,金色的光芒順著桃木劍往火山深處鑽。煞氣核心在紫氣與地火的拉扯下劇烈掙紮,黑紅色的氣團不斷膨脹又收縮:“借長白山脈之氣!”他運轉共生紋,引周圍的針葉林氣脈加持,“這裡的鬆樹紮根千年,陽氣最盛,何懼區區地火煞!”
山間的鬆樹突然發出沙沙聲,翠綠的鬆針閃爍著微光,股股清冽的氣脈順著樹根往火山口彙聚,與紫氣、地火泉氣脈形成三重夾擊。煞氣核心在三重力量下發出最後聲尖嘯,徹底潰散成煙,被白霧包裹著升上天空,在陽光下化作場金色的雨:“成了!”趙獵戶激動得跳起來,“火山灰變白了!不臭了!”
火山口的煙塵漸漸散去,露出灰白色的火山岩,岩縫中滲出清澈的泉水,滴落在地上竟長出細小的綠苔。蜀山掌門往火山口扔了顆“鎮火珠”,珠子落地即生根,化作株翠綠的植物,將火山口牢牢封住:“此珠能感應地火異動,若有煞氣再起就會發光示警。”植物的葉片在風中搖曳,帶著股清涼的氣息。
下山時,山民們在路口立了塊石碑,碑上刻著“九州共守”四個大字,旁邊刻著參與清煞的守脈人名字,從陸尋、林婉兒到每個普通漁民、獵戶:“以後子子孫孫都會記得,是這些英雄守住了長白山。”趙獵戶撫摸著石碑,眼眶有些濕潤,“等開春了,我們就在這碑周圍種滿鬆樹,讓守護的綠意永遠蔓延。”
回到曲阜時,孔廟前的空地上已經立起座巨大的石碑,上麵刻著九州龍脈圖,每個清理過的煞氣節點都用朱砂標記,旁邊刻著守脈人的名字和方法。來自各地的守脈人還在陸續添加新的標記,石碑前的香爐裡青煙嫋嫋,百姓們捧著貢品前來祭拜,將這裡當成了守護的聖地。
陸尋站在石碑前,三股鴻蒙紫氣從體內溢出,融入龍脈圖中。圖上的朱砂標記突然亮起,連成道金紅色的光帶,覆蓋了整個九州大地:“這不是結束,是開始。”他對周圍的守脈人和百姓說,“龍脈與人間的共生之約,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用心守護。”共生紋與天地間的氣脈共鳴,仿佛聽到了九州龍脈的回應。
林婉兒的聽石符在石碑上空流轉,符麵映出幅壯闊的景象——九州各地的守脈人正在教孩子們辨認煞氣、布置簡易風水陣,老人給孩童講護脈的故事,年輕人在田埂上種龍息草,漁民在船頭刻護脈符,處處都是守護的痕跡:“血珠說,當守護成為習慣,當信念融入血脈,天地歸一的盛世就會永遠延續。”
王胖子往香爐裡插了三炷香,離火珠的青焰將香點燃,青煙筆直地升上天空:“奶奶的這才叫真正的九州共守!”他往石碑上拍了拍,“以後胖爺走不動了,就讓徒弟接著守,徒弟老了還有徒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周圍的守脈人紛紛大笑,笑聲在孔廟前回蕩,帶著滿滿的希望。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石碑上,“九州共守”四個大字熠熠生輝。陸尋望著來自各地的守脈人互相道彆,帶著新的知識和信念返回故鄉,他們的身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像條條連接九州的脈絡。掌心的共生紋與天、地、人三組氣脈遙相呼應,三股鴻蒙紫氣在體內循環不息,溫暖而堅定。
他知道,守護之路沒有終點,但隻要九州守脈人同心同德,隻要百姓與龍脈共生相依,再多的風雨也能平安度過。曲阜的暮鐘響起,帶著悠長的餘韻,傳遍四野,仿佛在訴說著這場跨越九州的守護之約,也在祝福著這片生生不息的天地。
夜色漸濃,石碑前的燈火卻越來越亮。守脈人的故事在燈火下流傳,守護的種子在夜色中發芽,九州大地在龍脈的滋養下靜靜安睡,等待著新的黎明。而陸尋知道,隻要這顆守護之心不變,天地歸一的信念就會永遠傳承,直到歲月儘頭,直到萬古千秋。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華夏龍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