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生產線前,手裡握著一支記號筆,像握槍一樣穩。他低頭看了眼手表,上午七點四十五分,離正式開工還有十五分鐘。
車間裡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小李正帶著兩個年輕工人搬運原料,陳師傅在檢查模具的平整度,王工則蹲在熔爐旁邊,用聽診器一樣的工具貼著爐壁敲敲打打,像是給機器把脈。
“老劉!”王工抬頭喊了一聲,“這爐子今天有點不對勁,你過來看看。”
劉好仃快步走過去,順手從口袋裡掏出那張寫著“小心保管,切勿示人”的便條看了一眼,又塞了回去。他彎下腰,把手掌貼在爐體上感受溫度,眉頭慢慢皺了起來。
“不是係統問題,是循環泵可能堵了。”他說,“讓小李去查一下b線右側管道。”
話音剛落,小李已經跑過去了。劉好仃沒再說話,轉身走向主控台,拿起螺絲刀,把麵板上的紅色警示標簽重新貼緊了些——那是昨天他自己寫的:“誤差±0.05”。
他知道,這批玻璃容不得一點馬虎。
八點整,警鈴響起,生產線正式啟動。
熔爐開始升溫,傳送帶緩緩轉動,整個車間像是被喚醒的巨獸,發出低沉而有節奏的轟鳴聲。劉好仃站在控製台前,目光掃過每一個關鍵節點,心裡默念著那些反複試驗得來的數據。
“溫度曲線穩定,壓力值正常。”王工彙報。
“冷卻水流量達標。”小李從b線回來,擦了把汗。
“模具校準完成。”陳師傅點頭。
劉好仃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開工吧。”
第一塊玻璃出爐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陽光透過高窗灑進來,照在玻璃表麵,清澈透亮,幾乎看不見雜質。
“來,抽檢。”劉好仃招呼質檢組過來。
測試流程很快展開。抗衝擊、透光率、厚度測量……每一項都嚴格按照客戶要求執行。
“沒問題。”質檢員遞來報告,“硬度比標準還高出兩成,透光率也達標。”
“繼續生產。”劉好仃鬆了口氣,但眼神依舊緊繃。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生產線全速運轉。劉好仃幾乎是寸步不離地守在控製台旁,時不時提醒操作員注意參數變化,親自調整幾次溫控設置。
傍晚五點半,最後一塊玻璃出爐。質檢區燈火通明,所有人都圍了過來。
就在這時,車間門口傳來腳步聲。
一個穿著西裝的男人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兩名助理模樣的人。
“請問哪位是負責人?”那人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威壓。
“我是。”劉好仃上前一步。
“我們是客戶代表,提前來了。”那人看了看表,“聽說你們今天交付?”
“對,樣品和成品都在這裡了。”劉好仃示意質檢組長把樣品搬出來。
客戶代表接過樣品,仔細端詳了一會兒,點點頭:“看起來不錯。不過我想現場做個測試。”
“當然可以。”劉好仃說,“請選三塊樣品,我來演示。”
測試很快開始。劉好仃親自搬運樣品到測試台,戴上防護手套,拿出子彈夾,裝入特製彈頭。
“準備好了嗎?”他問客戶代表。
對方點頭。
砰!第一發子彈擊中玻璃,嵌入其中,玻璃完好無損。
“漂亮。”客戶代表低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