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手裡拎著一個舊飯盒,裡麵裝著他早上從食堂順來的兩個包子。他沒急著進去,而是先抬頭看了看天——今天的雲挺厚的,像是要下雨。
“正好。”他嘀咕了一句,“說不定還能順便測試一下咱們的新點子。”
自從發現x玻科技的產品入市後,劉好仃就一直在琢磨怎麼破局。節能玻璃雖然性能優越,但人家價格低、鋪貨快,市場反應再熱烈也扛不住這種打法。他不是沒想過打價格戰,可廠裡剛投入了不少資源在之前的項目上,真要拚成本,怕是撐不了多久。
“得換個思路。”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話,後麵還畫了個問號。
於是,他決定回到最原始的方法——查資料。
第二天一早,劉好仃提前半小時到了廠裡的資料室門口。這地方每天隻開放兩小時,而且裡麵的資料更新慢得像蝸牛爬。他不指望能在這兒找到什麼新玩意兒,但總比沒有強。
門一開,他就衝了進去,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掏出一張寫滿關鍵詞的小紙條,開始一本本地翻。
“自清潔……塗層技術……納米……”
他一邊翻一邊記,小本子上的字越來越多。就在他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看到一份國外期刊的電子版摘要裡提到了一句話:
“納米二氧化鈦塗層具備光催化與親水性雙重特性,可用於實現玻璃表麵自清潔功能。”
劉好仃的眼睛亮了。
他趕緊把這段話抄下來,又用紅筆圈出幾個重點詞。他知道,自己可能找到了突破口。
中午吃飯時,他拉上小李,把這事說了出來。
“你不會是想搞個自清潔玻璃吧?”小李一臉驚訝。
“對,就是這個意思。”劉好仃點點頭,“現在市麵上節能玻璃越來越多,咱們要是能在功能上做出差異化,就不怕他們低價搶市場。”
小李聽得眼睛發亮,“那我幫你找找有沒有相關的實驗數據和材料!”
下午,劉好仃又去找老張。
老張一聽要搞新項目,臉色立馬變了,“劉哥,咱能不能消停幾天?上次那個防彈玻璃的事還沒完全過去呢。”
“這次不一樣。”劉好仃拿出自己的調研筆記,“這個技術在國外已經有應用案例,咱們隻是嘗試本土化改進。而且,我來擔主要責任,你隻需要配合做些基礎試驗就行。”
老張盯著他看了幾秒,歎了口氣,“行吧,你說乾就乾,我還能攔著?”
接下來的幾天,劉好仃帶著小李和老張開始了初步的技術驗證。他們在車間角落搭了個簡易實驗台,白天忙完日常工作,晚上就偷偷摸黑地做測試。
有一次,劉好仃在整理實驗區雜物時,意外發現了一塊落灰的舊玻璃,上麵還殘留著一層奇怪的塗層痕跡。
“這是誰留下的?”他隨口問了句。
沒人回答。那塊玻璃被隨手擱在一旁,暫時也沒人去管它。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第一次模擬測試上。
他們想看看自清潔效果,但廠裡根本沒有專業的噴淋設備。劉好仃靈機一動,直接搬來了洗車用的高壓水槍,趁著廠區空曠無人的時候,在外麵做了個小範圍實驗。
結果還挺不錯。灰塵被衝刷乾淨,玻璃表麵恢複了透亮。
“看來方向是對的。”小李興奮地說。
“嗯。”劉好仃點頭,但眉頭卻皺了起來,“不過你看這裡……邊緣有點裂痕。”
小李湊近一看,果然發現玻璃一角有細微的裂紋,像是受力不均造成的。
“可能是塗層太厚,或者熱脹冷縮導致的。”劉好仃說,“得繼續調整配比。”
儘管有些小問題,但整體進展順利。劉好仃知道,是時候向廠長彙報了。
他準備了一份簡明扼要的報告,對比了目前節能玻璃的訂單下滑趨勢,以及x玻科技的動作,最後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發方向。
“我想試試自清潔玻璃。”他說,“如果成功,咱們就能在功能上拉開差距。”
廠長聽完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看著劉好仃說:“你之前那個節能玻璃才剛上線,現在又要搞新東西?”
“正因為剛上線,才更需要提前布局。”劉好仃語氣堅定,“我們不能等彆人追上來再想辦法。”
廠長沒說話,隻是低頭翻著那份報告。過了好一會兒,他抬起頭來,點了點頭。
“可以試。”他說,“但隻給你一個月時間。”
劉好仃鬆了口氣,嘴角露出一絲笑意,“謝謝廠長支持。”
走出辦公室後,他回頭看了眼那扇門,心裡明白,這場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那天晚上,他又一個人坐在車間外的台階上,手裡拿著那塊在角落發現的舊玻璃。月光下,那層殘留的塗層在微弱反光中顯得有些神秘。
“不知道是誰留下的。”他低聲說道,“但或許,這也是一種提醒。”
他打開筆記本,在新的一頁寫下:
“首次自清潔測試完成,效果初顯,邊緣出現輕微裂痕,需優化塗層配比。”
寫完,他合上本子,站起身來,朝著宿舍的方向走去。
風輕輕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場新的較量鼓勁。
而劉好仃的腳步,比以往更加堅定。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