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北方某大型建築公司的郵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期待更高性價比產品。”
他盯著這句話看了好一會兒,嘴角慢慢揚起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來了。”他輕聲說。
夜色漸濃,車間的燈光依舊明亮。劉好仃走出廠區,腳步穩健,背影被路燈拉得很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天早上,銷售部的小王急匆匆衝進劉好仃的辦公室,手裡拿著一遝紙。
“劉哥,不好了!”他氣喘籲籲地說,“三家大客戶突然取消了訂單,說是有家新公司出了差不多的產品,價格便宜了三分之一!”
劉好仃接過資料,掃了一眼,眉頭微微一皺。
“哪家公司?”他問。
“xx科技。”小王答,“聽說他們昨天剛開了發布會,主打的就是智能調光玻璃,連宣傳語都跟咱們差不多。”
劉好仃輕輕吹了口氣,把紙放在桌上。xx科技,這個名字他並不陌生。幾年前,對方曾找過廠裡,想合作開發新型玻璃,結果因為技術方案不合,最終不了了之。
“他們樣品拿來沒?”劉好仃問。
“拿了一份,不過隻給了一頁說明書。”小王遞上一個小盒子,“說是限量供應,得排隊訂貨。”
劉好仃打開盒子,裡麵靜靜躺著一塊玻璃樣品。他拿起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又對著燈光晃了晃。
“模仿痕跡挺重。”他說,“但成本壓得確實狠。”
中午,劉好仃召集了幾個技術骨乾,在會議室裡開了個小會。
“大家看看這份檢測報告。”他把一份文件傳下去,“對方用了替代材料,工藝流程也簡化了不少。短期內看起來沒問題,但長期穩定性堪憂。”
有人翻了翻報告,皺眉說:“可問題是,客戶看不到這些。他們隻關心價格。”
另一個技術人員插話:“我們可以降價應對,至少保住現有客戶。”
“不能降。”劉好仃搖頭,“一旦降了價,等於承認我們和他們一樣。客戶會覺得我們也是靠低價混日子。”
會議室安靜了一會兒。
“那怎麼辦?”有人問。
劉好仃沉吟片刻,開口:“先彆動,穩住現有的客戶關係。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明白,貴有貴的道理。”
接下來幾天,劉好仃安排專人回訪客戶,一對一溝通,解釋產品的差異,並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對比資料,圖文並茂地展示自家產品的耐用性、穩定性和技術支持。
他還特意讓質檢組做了幾個小實驗視頻,比如長時間光照下的變色效果、高低溫循環測試,甚至還有抗壓測試,做成短視頻發給客戶參考。
“咱們不比價格。”他在內部會上說,“咱們比的是細節、比的是服務、比的是長遠價值。”
團隊成員聽了,紛紛點頭。雖然壓力不小,但心裡踏實了不少。
周五傍晚,劉好仃一個人待在辦公室,翻著這幾天的客戶反饋記錄。
大部分客戶表示理解,有些甚至主動提出願意等更高質量的產品。但也有幾家態度搖擺,似乎正在觀望。
他拿起手機,撥通了銷售主管的號碼。
“明天約幾個重點客戶,安排一次實地演示。”他說,“我要親自給他們上一課。”
掛完電話,他站起身,走到窗邊。遠處的玻璃廠房燈火通明,映照出一片忙碌的身影。
他看著那些熟悉的身影,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來吧。”他輕聲說,“咱們接著玩。”
夜色深了,風有點涼,但他心裡卻熱乎乎的。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