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辦公室門口,手裡拿著一張紙,眼神比早上亮了些。
“三天內必須提交方案。”他把紙折成小方塊塞進口袋,轉身對正靠在牆邊的小張說,“廠裡這次是動真格的。”
小張伸頭看了一眼:“這也太趕了吧?骨乾一半出差了,剩下的人還得兼顧日常生產。”
“所以我得先把人湊齊。”劉好仃笑了笑,“你去通知老李和小林,讓他們提前結束調休,今天下午必須到。”
“那我呢?”小張問。
“你嘛……”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幫我搬幾把椅子過來,會議室要開個‘臨時戰前動員會’。”
中午一點,車間辦公室已經變成了一個簡易會議室。白板上寫滿了關鍵詞:設備、流程、人員、時間節點……還有一行特彆大的字——“三號線優先”。
“這字兒是你寫的吧?”老李看著白板上的大字,“跟小學生寫黑板報似的。”
“重點突出,效果達到就行。”劉好仃一本正經地說,“咱們現在沒時間講究書法藝術。”
會議一開始,氣氛就緊張起來。每個人都知道,這次技術改造不是走走過場,而是實打實地要改掉一些舊習慣、引入新流程。
“我們的時間隻有三天。”劉好仃敲了敲白板,“任務包括整個生產線的設備檢查、參數調整、流程優化,還要提交詳細計劃給廠部審批。”
“這不是讓咱們變身超人嗎?”小林忍不住吐槽。
“咱們不變成超人,就得被現實打敗。”劉好仃語氣輕鬆,“不過彆怕,咱們先分工,再細化。”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大家開始分組討論。機械組負責設備狀態評估,電氣組負責線路與控製係統,工藝組則梳理現有流程,找出可以優化的點。
“我覺得老趙應該帶新人。”劉好仃突然開口,“你們誰反對?”
沒人說話。
“我知道有人心裡不舒服。”他環視一圈,“但技術更新不能隻靠年輕人,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更能看出問題所在。”
老趙坐在角落裡,低著頭喝茶,沒表態。
“就這麼定了。”劉好仃拍了下手,“明天上午前,各小組必須拿出初步方案,後天彙總,大後天上交廠部。”
會議結束時,已經是傍晚六點多。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在白板上,那些字跡像是鍍了一層金邊。
“走吧,吃飯去。”小張招呼大家。
“等等。”劉好仃攔住他們,“有件事得提一下。”
大家又坐了下來。
“剛才開會的時候,有個年輕技工問了個問題。”劉好仃指著白板上寫著“三號線優先”的地方,“他說,三號線上次不是剛修過嗎?”
空氣安靜了幾秒。
“這個問題很關鍵。”他繼續說,“如果我們隻是按計劃來,可能忽略了一些曆史隱患。所以,機械組明天重點去看看三號線,特彆是傳動係統和冷卻模塊。”
“明白。”老李點頭。
“另外,”劉好仃頓了頓,“我希望大家都保持溝通,有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咱們現在不是各自為戰,是一個團隊。”
散會後,小張走在劉好仃身邊,小聲問:“你覺得廠裡為什麼突然催這麼緊?”
“兩個原因。”劉好仃邊走邊說,“一是市場反應太好了,訂單多得壓不住;二是競爭對手也在動,我們慢一步,就可能被甩開。”
“那我們就快點唄。”
“快不是目的,方向對才重要。”劉好仃笑了,“你看,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技術問題,是人心。”
小張沒說話。
第二天一早,各小組已經開始行動。機械組帶著工具去了三號線,電氣組忙著整理線路圖,工藝組則翻出以前的操作手冊,準備重新製定流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