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從會議室出來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車間裡的人陸陸續續地走了,隻剩幾個還在收拾儀器的技工。他站在門口,手裡還攥著那張寫滿關鍵詞的紙,腦子裡全是實驗數據和材料參數。
這一天下來,大家的狀態都挺不錯,討論熱烈,思路也打開了不少。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新材料的表現雖然有趣,但能不能穩定、能不能量產、成本又能不能控製得住,這些都是擺在麵前的硬骨頭。
他歎了口氣,抬頭看了看天。晚霞還沒完全散去,橘紅色的光灑在玻璃幕牆上,反射出一片溫柔的光影。
“得放鬆一下。”他自言自語了一句,轉身往廠區後麵走去。
廠區西側本來有一片綠化帶,但因為常年沒人打理,草長得比人還高,樹也歪七扭八的。劉好仃繞了個彎,避開那片嘈雜的區域,拐進了一條幾乎沒人走的小路。
這條路在廢棄倉庫後麵,平時隻有搬運廢料的叉車偶爾經過。四周安靜了許多,隻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他摘下眼鏡擦了擦,從兜裡摸出一副舊耳機戴上,點開手機裡的輕音樂播放列表。鋼琴曲緩緩流淌出來,像是把周圍的空氣都撫平了一些。
他沿著小路慢慢走著,腳步不急不緩。耳邊是音樂,心裡卻是剛才會議上的爭論——王海說要大膽嘗試新結構,老李卻堅持穩妥優先,這讓他想起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曆。那時候他也衝勁十足,後來吃過幾次虧才明白,創新不是不要風險,而是要把風險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正想著,他忽然注意到腳下一塊被丟棄的玻璃片。玻璃邊緣有些碎裂,但在夕陽的照射下,折射出一圈圈彩虹似的光暈。
他蹲下來仔細看了看,發現玻璃表麵因為長期暴露在外,已經氧化發黃,但那些細小的裂紋卻讓光線產生了奇特的變化。他用手指輕輕碰了碰,玻璃上的灰塵簌簌落下,露出了更清晰的紋理。
“這玩意兒還挺有意思。”他嘟囔了一句,掏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繼續往前走,路邊的樹上已經凝結了些許露水。夜色漸深,氣溫降了下來。他打開手電筒照向葉片,一滴水珠在燈光下閃閃發亮,像一顆小小的水晶。
他忽然想到什麼,把剛才撿到的玻璃片放在葉片旁邊,用手電筒分彆照射兩者。果然,露水在葉片上形成的是規則的圓形,而落在玻璃片上的水珠則因為表麵氧化的關係,形狀略顯不規則。
“這會不會影響光線的折射角度?”他喃喃道。
他盯著那兩滴水看了好一會兒,腦海裡突然閃過一個畫麵——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的變色龍,那種能根據環境改變皮膚顏色的小動物。還有,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一種植物,葉子會隨著光照方向變化而調整角度。
“如果……”他站起身,眼睛亮了起來,“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材料,讓它像露水一樣對環境產生反應,再結合我們現在的智能玻璃技術……”
他越想越興奮,趕緊掏出手機,在便簽軟件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又對著語音備忘錄一口氣說了好幾分鐘。
“溫度變化、光線強度、壓力感應……這些都可以作為觸發因素。”他說著說著,聲音都提高了幾分。
說完之後,他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廠區後門附近。風有點涼了,他緊了緊外套,轉身朝車間走去。
車間的大燈已經自動熄了,隻剩下幾盞應急燈還亮著。他摸出手電筒,走到a區的測試台前,找出一小塊玻璃樣品,學著剛才的方式,用水噴上去,然後用手電筒照射。
果然,燈光下的玻璃表麵出現了類似白天那塊舊玻璃的折射效果。
“看來這個想法可行。”他低聲說道,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他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幾個關鍵詞:環境響應、表麵處理、多層結構、動態調節……
寫著寫著,腦海中那個模糊的想法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他放下筆,靠在椅子上,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窗外的月光透過玻璃灑進來,在桌麵鋪開一層柔和的銀色。
他知道,明天一早,他得把這些想法整理清楚,然後找團隊一起討論。
但今晚,就讓他一個人先偷偷高興一下吧。
畢竟,靈感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是計劃出來的。
它可能藏在一杯茶的熱氣裡,也可能躲在一片落葉的背麵,甚至就在你低頭看一眼玻璃碎片的那一瞬間,悄悄敲響你的大腦。
而他,剛好聽見了它的腳步聲。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