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主要是那批材料顏色看起來偏深,我以為是熱過頭了。”操作員點頭,“所以才臨時加了個冷卻步驟。”
聽到這裡,劉好仃眼神一亮:“材料顏色偏深?”
“對,跟平時不太一樣。”操作員補充道,“不過我沒太在意,以為是光照的問題。”
“不是光照的問題。”劉好仃低頭翻筆記,“nano2018a3批次的材料儲存時間長,活性可能下降了。顏色變深,說明它已經開始發生輕微變化。”
王海恍然大悟:“難怪響應速度會慢。”
“這隻是其中一個因素。”劉好仃語氣平靜,“但我們得確認另一個問題——固化溫度到底有沒有影響性能。”
為了驗證這一點,劉好仃讓設備組提供當天的運行日誌。
“你們看這段。”他指著圖表上的一段曲線,“雖然傳感器短暫失靈,但整體來看,溫度確實比標準值高了兩度。”
“也就是說,兩個變量同時存在。”小張總結道,“材料活性下降+固化溫度偏高。”
“沒錯。”劉好仃點頭,“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了性能下降。”
王海若有所思:“那接下來怎麼辦?”
“下一步是確定哪個是主因。”劉好仃說,“我們可以做兩組對照實驗:一組換新批次材料,保持溫度不變;另一組用舊材料,調整溫度到標準值。”
“聽起來可行。”王海點頭。
“但彆急。”劉好仃擺手,“我們先把所有信息彙總一下,畫個因果圖,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說著,他在白板上畫出了一個樹狀圖,將所有可能的因素歸類,並用箭頭連接它們與最終結果的關係。
當畫完時,他停下筆,盯著圖看了許久。
“果然,”他說,“材料配比和溫度控製這兩個分支,直接影響了響應速度。”
空氣安靜了幾秒,大家都在消化這些信息。
“劉哥,”小張忽然開口,“你說我們這次能不能成功?”
劉好仃笑了笑,反問:“你覺得呢?”
“我覺得……”小張頓了頓,“隻要找到原因,就有希望。”
“沒錯。”劉好仃點頭,“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失敗。現在我們知道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去解決。”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落在白板上那兩個被重點標注的關鍵詞上。
劉好仃拿起保溫杯,喝了口茶,目光堅定。
“明天開始,分頭行動。”他說,“一組準備新批次材料,一組重新校準固化爐參數。”
“明白!”幾人齊聲應道。
辦公室漸漸熱鬨起來,有人收拾資料,有人開始打電話協調設備,還有人在筆記本上記下待辦事項。
劉好仃站在窗邊,望著外麵忙碌的廠區,心裡卻格外平靜。
他知道,他們離答案又近了一步。
而這一次,他們不會再輕易錯過。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