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陽光正好,玻璃廠房的屋頂上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芒。劉好仃眯著眼睛,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樣子。
“下周,咱們就可以把這個方案交給廠裡了。”他輕聲說,“到時候,咱們的產品,就能真正走向世界。”
幾天後,國際展會的時間終於敲定,整個工廠都進入了緊張籌備階段。
宣傳資料還沒設計完,翻譯培訓也才剛起步,時間就像被誰按了快進鍵一樣飛速流逝。
“這節奏,比趕春運還緊張。”小張一邊翻著手裡厚厚一摞產品手冊草稿,一邊抱怨道。
劉好仃倒是挺淡定:“你越覺得難,說明咱們離成功就越近一步。”
他立刻召集了一批擅長設計的員工組成臨時小組,安排他們集中辦公,三天內必須拿出初稿。
“不是吧?”有人驚呼,“三天?這得通宵多少回?”
“通宵幾回不重要。”劉好仃笑了笑,“重要的是,你們的作品要讓外國客戶一眼就記住咱們。”
與此同時,他還聯係了一家專業翻譯公司,給即將參展的人員安排一對一的語言突擊培訓。
“重點是展會常用交流話術和產品術語。”他對培訓負責人強調,“不是讓他們變成語言專家,而是能順利把咱產品的優勢講清楚。”
每天下班前,劉好仃都會親自過問進度,確保每項任務都不掉鏈子。
“現在不是講究什麼‘deadine’嘛。”他在會議上笑嗬嗬地說,“咱們這個deadine,就是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就在大家忙得腳不沾地時,一個年輕設計師突然提出建議:“劉哥,我在想,能不能在宣傳資料裡加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青花瓷的顏色、水墨風格的圖案,這樣更有辨識度。”
劉好仃眼前一亮:“這個主意不錯!咱們不隻是賣產品,也是在展示一種文化。就這麼定了。”
設計組連夜調整方案,最終呈現出的資料既有現代感,又帶著東方韻味,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來自中國的品牌。
一切準備就緒,團隊整裝待發。
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飛機起飛當天,天氣突變,航班延誤了整整兩天。
“完了完了。”小張癱坐在候機廳的椅子上,“布展時間本來就緊,現在更沒戲了。”
劉好仃倒是不慌,拿起手機就撥通了展會主辦方的電話。
“您好,我們是中國來的參展商。”他語氣溫和但堅定,“由於不可抗力原因,我們預計會晚兩天到達,不知道是否可以協調一下布展時間?”
對方沉默了幾秒,然後答應可以多給半天時間。
“太好了!”掛斷電話後,小張激動得差點跳起來,“劉哥你是怎麼做到的?”
“我說我們來參加展會,是帶著誠意來的。”劉好仃笑著拍拍他的肩膀,“人家一聽這話,哪還有拒絕的道理。”
在飛機上,他們也沒閒著,直接開起了“空中會議”,討論展位布局、接待流程、演示順序等細節。
“到了就得乾,不能浪費一分鐘。”劉好仃說。
果然,一下飛機,所有人立刻投入布展工作。
展館裡燈光通明,工人們來回穿梭,搬運、搭建、調試設備……一切都像一場無聲的交響曲。
“動作快點!”劉好仃站在展位中央,指揮若定,“這邊再往左挪十公分,那邊的樣品架要對齊。”
幾個小夥子滿頭大汗地搬箱子,嘴裡卻還在喊:“劉哥,咱們這是要拿個最佳展位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