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試點車間正式啟動
6月底:評估試點效果,決定是否全麵推廣
“這張表貼在公告欄上。”劉好仃說,“全廠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能監督我們有沒有偷懶。”
為了引進設備和技術,劉好仃讓小趙牽頭成立了一個專項小組。
“市場上供應商太多了,咱得挑出靠譜的。”小趙拿著一遝資料進來,“有些名氣大但報價離譜,有些便宜但服務跟不上。”
“你們的任務就是把‘看起來不錯’和‘真靠譜’區分開。”劉好仃笑著說,“記住一句話:買設備容易,找夥伴難。”
小組成員們分工合作,開始打電話、發郵件、查背景、做對比。
他們列出了三家重點候選供應商:
a公司:技術領先,但服務周期長,排隊客戶多
b公司:價格實惠,本地售後響應快,但產品略顯老舊
c公司:新興品牌,創新力強,但市場反饋還在積累中
“各有優劣。”小林看著表格,“怎麼選?”
劉好仃沉吟片刻:“邀請他們來實地考察,麵對麵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幾家供應商陸續來到工廠。
劉好仃親自接待,帶他們參觀生產線,講解當前需求,並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
“a公司的工程師提出,我們可以先采購他們的檢測模塊,後續再逐步接入其他係統。”小林記錄道,“b公司願意提供半年免費維護,還承諾一周內上門處理問題。”
“c公司最有意思。”小趙笑著說,“他們提了個建議,說我們可以用他們的係統做數據采集,後期還能共享給高校做研究,說不定還能申請些政策補貼。”
劉好仃聽了,眼睛一亮:“這個思路不錯。技術進步不能隻靠自己悶頭搞,得跟外界聯動起來。”
他讓小組整理出每家公司的優勢和建議,準備下次會議再進一步敲定。
傍晚時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辦公桌上,映出一片暖黃。
劉好仃站在窗邊,望著遠處忙碌的廠區,心裡踏實了不少。
“終於邁出這一步了。”他輕聲自語。
身後傳來腳步聲,是小李。
“劉哥,你說這次轉型……真的能成功嗎?”
劉好仃笑了笑:“我也不敢打包票。但我敢肯定一點——隻要我們肯學、敢試,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兒。”
他轉過身,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走吧,明天還有事要忙呢。”
夜色漸濃,辦公室的燈還亮著。牆上的實施計劃表靜靜掛著,像一幅即將展開的新畫卷。
而在這幅畫卷的起點處,寫著一行字:
“第一步,已啟程。”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