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剛剛爬上玻璃廠倉庫的屋簷,劉好仃已經站在控製室裡,手裡端著保溫杯,眼睛卻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流。昨天庫存周轉率剛降了幾個點,他還沒來得及鬆口氣,新的任務又來了——供應鏈協同係統的對接。
“劉工,供應商那邊說他們的係統格式我們這邊讀不了。”小張探頭進來,“他們傳過來的數據像天書。”
劉好仃放下杯子,嘴角一揚:“那就一起翻譯唄。”
他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走向會議室,那裡已經坐了幾位it同事和一位來自主要供應商的技術員。大家圍坐在桌前,屏幕上是兩套截然不同的數據結構圖。
“你們用exce記錄訂單時間?”劉好仃指著對方的表格問。
“對啊,簡潔明了。”
“那我們這套係統是json格式,自動抓取時間戳。”劉好仃解釋道,“你們的時間誤差有時候能差五分鐘,這在生產調度上可是大問題。”
技術員撓了撓頭:“我們也知道這個問題,但換係統成本太高了。”
“不換係統也能解決。”劉好仃笑了笑,“我們寫個轉換腳本,把你們的exce自動轉成我們的json結構。這樣你們不用改流程,我們也能拿到標準數據。”
“這行得通?”技術員有點驚訝。
“試試就知道。”劉好仃拍了拍身旁的小張,“你負責腳本邏輯,我讓老王配合你們調試。”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會議室裡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終於,在中午飯點前,第一輪數據同步完成。
“成功了!”小張興奮地喊了一聲。
劉好仃看了一眼結果,點了點頭:“看來咱們不是不能合作,隻是需要一個‘翻譯’。”
下午的任務更複雜——物流公司接入調度平台。
“他們的設備太老,根本連api接口都沒有。”物流組的負責人苦著臉彙報。
劉好仃皺了皺眉:“那就得想辦法讓他們也能上傳數據。”
“問題是人家隻願意每天人工報一次位置信息。”小陳補充道。
“那不行。”劉好仃搖頭,“我們要的是實時追蹤,不然怎麼安排裝卸?”
他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廠裡不是還有幾台閒置平板嗎?先借給他們用。”
“可他們不會操作啊。”
“裝個定製app,界麵簡單點,隻要按個按鈕就能上傳位置和預計到達時間。”劉好仃邊說邊已經在紙上畫起了草圖,“而且設置強製每小時上傳一次,不上傳就提醒。”
物流負責人聽得連連點頭:“這個辦法靠譜!”
當天下午,三台平板被送到物流公司門口,還附帶了一張操作說明紙條:
“彆怕,點這裡,然後點這裡,最後點一下‘提交’就行。不懂就打電話給小陳,他24小時在線。”
第二天上午,第一次測試運行順利上線。係統開始自動接收物流信息,每一輛貨車的位置、狀態都清晰可見。
劉好仃看著屏幕上跳動的圖標,心裡踏實了不少。
“劉哥,你看這條記錄。”小張突然指著屏幕,“這輛車周三淩晨在廠區東側小路停了超過十分鐘。”
“司機是誰?”
“張強。”
劉好仃沒說話,隻是默默記下了這個細節。
真正的考驗是在周五的全鏈路協同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