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還沒完全爬上玻璃廠的廠房,控製室裡已經有人在敲鍵盤。小張一邊啃著半冷的包子,一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發呆。
“這什麼鬼?”他嘀咕,“越南、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名字我倒是都認得,可他們到底要哪種玻璃?”
劉好仃端著保溫杯從身後走過,順手在他肩上拍了一把:“彆急,慢慢來。調研就像做菜,先把食材買齊了,再想怎麼炒。”
“可我們連‘食材’都搞不清楚。”小張苦著臉,“報告上說這個‘東南亞建材需求激增區’是重點市場,但具體到規格、用途,全都是模棱兩可的話。”
“所以才要成立調研小組。”劉好仃笑了笑,“你先彆想著一口吃成胖子,咱們一步一步來。”
話音剛落,會議室那邊傳來一陣爭執聲。
“這事本來就是銷售部的事!”
“技術部不配合,我們拿什麼去分析產品匹配度?”
劉好仃歎了口氣,放下杯子就往會議室走。
會議桌兩邊坐的是技術組和銷售組的人,氣氛有點僵。技術主管老周皺著眉,銷售組長阿輝則一臉不耐煩。
“大家先冷靜一下。”劉好仃坐下,語氣平靜,“調研不是誰的任務,是整個廠子的事。你們一個負責看產品能不能打,一個負責看市場需不需要,缺一不可。”
老周推了推眼鏡:“道理我們都懂,可分工不明確,大家都覺得對方該先動。”
“那就現在分清楚。”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了個大標題:國際市場調研分工表。
“技術部負責三件事:一是整理現有產品線,二是評估出口可行性,三是針對不同國家的建築標準進行適配性分析。”
阿輝點頭:“那我們呢?”
“銷售部也三件事。”劉好仃繼續寫,“第一,收集目標國家的采購習慣;第二,篩選潛在客戶名單;第三,建立初步溝通渠道。”
“聽起來還是我們在跑腿。”阿輝嘟囔。
“不然呢?”劉好仃笑著看他一眼,“你們擅長打交道,技術部擅長研究。咱們各司其職,效率才高。”
老周終於點頭:“行吧,那我們先整理產品參數。”
“等等。”劉好仃又補充一句,“下周開始,每天早上開個十分鐘會,同步進展,有問題當場解決。”
眾人紛紛應聲,氣氛緩和了不少。
資料室裡,小張正對著一堆文件發愁。
“數據庫權限不夠,關鍵數據要付費。”他看著屏幕上跳出的收費提示,咬牙切齒,“咱廠哪有這筆預算啊。”
“找老熟人問問。”劉好仃靠在門邊,“我記得以前有個做外貿的朋友,應該還能說得上話。”
“您還有這人脈?”小張眼睛一亮。
“年輕時候混過的圈子,總歸留點念想。”劉好仃撥通電話,“喂,王哥,是我,劉好仃。”
電話那頭傳來爽朗笑聲:“哎喲,多年不見,怎麼突然想起我了?”
“我現在在一家玻璃廠做事,最近想拓展海外市場,想借你數據庫看看。”
“小事一樁!”王哥一口答應,“我這邊剛好訂閱了幾個國際建材平台,回頭給你賬號密碼。”
掛完電話,小張滿臉崇拜:“劉哥,您真是行走的資源庫。”
“彆誇我。”劉好仃擺擺手,“趕緊記下來,等會兒登錄試試。”
登錄成功後,小張翻閱起外文資料,忽然眼前一亮:“劉哥,你看這個——中東建材采購指南,封麵還有隻金駱駝!”
“金駱駝?”劉好仃湊過去,“有意思,說明這份資料可能是行業內部用的,信息量應該不小。”
小張興奮地下載了幾份pdf文檔,一頁頁翻下去,嘴裡不停念叨:“迪拜、沙特、卡塔爾……哇,這裡提到一種超白玻璃,說是當地高層建築特彆青睞。”
“超白玻璃我們能做。”劉好仃點點頭,“不過運輸成本得算進去,畢竟人家離咱們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