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辦公室門口,手裡拎著一袋熱騰騰的包子。晨光透過玻璃窗斜斜地灑在地板上,照得那袋包子油紙泛起一層金邊。
他低頭看了眼表:七點四十五分。
會議室裡已經傳來嗡嗡的討論聲,夾雜著筆記本敲擊鍵盤的聲音。小趙和小吳早早來了,正在調試投影儀,屏幕上閃過的畫麵像是市場調研報告的封麵。
“來了?”小趙回頭看見他,“您再不來,老李都要提前開講了。”
“急什麼。”劉好仃把包子放在桌上,“先吃口熱的。”
眾人哄笑著圍上來,一邊搶包子一邊議論數據的事兒。會議室不大,擠進七八個人後顯得格外熱鬨,空氣裡混著豆漿味、打印機油墨味,還有年輕人熬夜加班後的咖啡香。
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從包裡掏出一本翻得起了毛邊的筆記本。封麵上貼著一張便簽,上麵寫著“238方案草稿”。
“昨晚我看了下數據。”他翻開本子,指著其中一頁,“咱們在華南的出貨量增長了15,但客戶流失率也提高了8。說明啥?”
“說明我們賣得多,但留不住人。”小吳插嘴。
“對了一半。”劉好仃笑了笑,“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抓住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他頓了頓,用筆尖點了點投影屏上的圖表:“你們看,東莞那邊對定製玻璃的需求增長最快,惠州偏愛節能型,中山更看重價格。這三塊市場,咱都沒完全覆蓋。”
會議室安靜下來,隻有投影儀發出輕微的嗡鳴。
“所以這次的拓展,不能一刀切。”劉好仃繼續說,“得分區域、分產品、分策略。”
老李皺眉:“可咱們資源有限,哪能麵麵俱到?”
“那就挑重點。”劉好仃翻開一頁,“我做了個優先級排序,第一是東莞——需求明確,利潤空間大;第二是惠州,有潛力但需要引導;第三才是中山,穩住現有客戶為主。”
小趙點頭:“那渠道方麵呢?現在人家都搞線上銷售了。”
“這個問題我也在想。”劉好仃在筆記本邊緣寫了個“?”,“不過咱們廠裡的流程還沒完全跟上,貿然上線風險大。”
“那怎麼辦?”小吳問。
“先試水。”劉好仃合上本子,“我打算找幾個靠譜的中間商合作,試試他們的反饋。同時安排客服團隊跟進售後,看看問題出在哪。”
老李點點頭:“這個思路穩妥。”
“還有一件事。”劉好仃拿起另一份資料,“昨天我整理舊文件時發現,南方建材集團三年前退出市場,是因為售後跟不上。咱們不能重蹈覆轍。”
“那您的意思是……”阿玲問。
“服務必須跟上。”劉好仃語氣堅定,“客戶不是買一塊玻璃就完了,他們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比如安裝指導、維護建議、甚至後期改造支持。”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低語,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所以接下來的任務很明確。”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三個關鍵詞:產品、渠道、營銷。
“產品方麵,我們要優化現有結構,針對不同區域推出定製化選項;渠道方麵,先從線下試點,逐步向線上過渡;營銷嘛……”他頓了頓,“咱們不靠噱頭,靠真實案例。”
“比如?”小趙好奇。
“比如咱們的老客戶,那些用了幾年還願意回購的,我們可以請他們拍個短視頻,講講使用體驗。”劉好仃笑了笑,“真實的口碑,比廣告有用多了。”
“這主意不錯!”小吳興奮地說,“還可以放網上,讓更多人看到。”
“對。”劉好仃點頭,“但前提是,咱們的產品和服務得跟得上。”
會議一直持續到中午,大家邊吃邊聊,氣氛輕鬆了不少。劉好仃看著這群年輕人,心裡踏實了些。
吃過飯後,他回到辦公室,打開電腦開始整理方案框架。
文檔標題欄赫然寫著:《市場拓展初步方案草案)》
他先列了幾個章節:
市場現狀分析
目標客戶群定位
產品策略調整
渠道拓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