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玻璃堆旁,手裡還捏著那塊邊角料。陽光從頭頂的采光瓦斜照下來,玻璃在他手中折射出一道微光,像是某種信號。
“走吧,還得去趟倉庫看看。”他把玻璃輕輕放在打包區邊緣,拍了拍手上的灰。
手機響了。是老王。
“喂,劉哥,你剛才說要用倉庫那邊的空地,沒問題,但我這邊有幾塊樣品玻璃,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哦?”劉好仃來了興趣,“什麼樣品?”
“之前做的那批特殊塗層玻璃,你們說不達標,我就一直存著。聽說你們要搞展覽,我覺得挺適合展示技術變化的。”
劉好仃一聽,立刻來了精神:“行啊!正好缺個對比展示的環節。你先把它們整理出來,回頭我去看。”
掛了電話,他轉頭對小林說:“看來,這場展覽,還能講出更多故事。”
太陽已經升得老高,玻璃幕牆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劉好仃眯著眼睛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天的場景——
人群聚集在展區中央,目光被一塊塊晶瑩剔透的玻璃吸引;孩子們在diy區小心翼翼地拚貼玻璃碎片;攝影師舉起鏡頭,捕捉每一個閃光的瞬間;而他自己,則站在展廳一角,默默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
他深吸一口氣,轉身朝倉庫走去。
腳下的水泥地微微震動,遠處吊車正緩緩移動,發出熟悉的轟鳴。
這是屬於他們的戰場,也是屬於他們的舞台。
籌備會議比預想中來得更早。第二天一早,會議室裡就坐滿了人。大家臉上帶著興奮,也夾雜著一絲緊張。
“時間不多了,”劉好仃環視一圈,語氣堅定,“五天後,活動就要正式開始。現在,咱們得把每一步都安排清楚。”
小趙翻著手裡的任務清單,皺眉道:“宣傳物料還沒確認交付時間,這事兒不解決,後續流程都沒法推進。”
“這個問題我已經聯係供應商了,今天下午就能確認。”劉好仃翻開筆記本,“另外,根據大家的專業特長,我對分工做了些調整。”
他指著小林:“你負責場地布置,協調老王那邊的樣品玻璃,順便設計一個對比展示區。”
小林點頭:“沒問題,我已經畫了個簡易平麵圖,待會兒可以拿出來討論。”
“小趙繼續負責接待和客戶邀約,重點跟進幾位重點客戶的回執情況。”劉好仃頓了頓,“還有,宣傳組那邊需要素材支持,銷售部提供的客戶反饋清單已經發給你們了吧?”
“收到了。”文案組的小張舉了下手,“但感覺還不夠具體,我們提煉不出亮點。”
“那就再細化。”劉好仃笑了笑,“你們可以列幾個關鍵詞,比如‘環保’、‘透明’、‘品質’這些,然後圍繞這些詞展開內容。”
會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敲定了各小組的任務分配和時間節點。
散會前,劉好仃特意提醒了一句:“記住,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活動,是我們第一次對外展示產品的窗口。哪怕是一個小細節,也不能馬虎。”
海報初稿當天下午就送到了辦公室。小張拿著樣稿走到劉好仃桌前,有些忐忑地說:“劉哥,你看這個標語行不行?”
劉好仃接過一看,上麵寫著:“品質如鏡,信賴之選。”
他點了點頭:“不錯,簡潔有力。”
小張鬆了口氣:“那我們就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深化,再加點視覺元素。”
“對了,”劉好仃突然想起什麼,“那個新品玻璃的照片彆放太顯眼的位置,畢竟還沒正式發布。”
“明白,我會讓設計組處理一下。”小張收起稿子,“那我們先回去改稿了。”
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劉好仃心裡踏實了些。他知道,宣傳資料的設計雖然隻是籌備的一部分,但卻是外界了解這次活動的第一印象。不能出錯。
倉庫的布置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小林帶著兩個工人,在現場測量尺寸、規劃區域。入口左側設了接待台,中間留出主通道,右側則是產品展示區。最裡麵是舞台,用來做講解和互動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