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宣傳組辦公室的窗邊,手裡捏著剛打印好的《團隊溝通機製優化草案》草稿。陽光從玻璃幕牆上折射進來,在紙張邊緣跳躍出細碎的光斑。他眯了眯眼,心裡盤算著下午那場會該怎麼開場。
小林正坐在電腦前調試協作榜模板,小周則趴在桌上一邊吃餅乾一邊刷手機,聽到動靜抬起頭:“組長,你今天又準備整什麼新活?”
“不是整活。”劉好仃笑著把草案遞過去,“是想讓大家更明白自己在為什麼乾活。”
小林接過草案翻了幾頁,抬頭問:“所以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我們到底在乾啥’?”
“差不多。”劉好仃點頭,“獎勵機製立起來了,但要是大家連目標都不一致,再怎麼表揚也是空的。”
小周嚼著餅乾嘟囔:“我倒是知道我在乾啥,就是不知道咱們整個車間為啥要這麼乾。”
劉好仃看了他一眼,沒說話,隻是默默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行字:“方向感缺失”。
會議室裡比想象中熱鬨。監督小組成員和各班組代表陸續到場,有人拎著保溫杯,有人抱著工牌,還有人順手帶了兩包瓜子。王師傅一進門就衝老張喊:“我說你咋還來了?不是說中午要修車嗎?”
“修啥車?”老張坐下,“這可比修車有意思多了。”
劉好仃走進來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環視一圈,笑著說:“咱們不搞正式發言,也不做ppt,就是聊聊心裡話。”
王師傅挑眉:“那你是第一個說吧,畢竟你召集的。”
“成。”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我進廠那年才二十多歲,什麼都不會。有一次晚上加班,玻璃突然炸裂,飛濺的碎片差點劃到眼睛。那時候沒人管你怕不怕,隻有一旁的老班長一把把我推開,他自己卻受了傷。”
屋裡一片安靜。
“後來我問他,為啥幫我?他說,咱這兒不是一個人在乾活,是一群人在撐著一個地方。當時我不懂,現在明白了——咱們每個人都在努力,但如果方向不一樣,勁兒就不往一處使。”
老張輕咳一聲:“聽上去像雞湯。”
“那就喝一口唄。”劉好仃笑著,“你們誰願意先說說,你覺得咱們這個團隊,應該為什麼而戰?”
一陣沉默後,小周開口:“我想讓我們做的東西,能被人記住。”
“我想讓家人覺得我這份工作穩定。”阿傑說。
“我想有個能一起扛事的班底。”王師傅咬著牙簽,“彆動不動就甩鍋。”
劉好仃聽著,不停記錄。等大家說得差不多了,他翻開草案第一頁:“這是我昨晚整理的一些想法,核心就兩個:一是定期交流,二是信息透明。”
小林舉起手:“開放交流會每周一次,匿名提問,輪值主持。聽起來不錯,但真有人提問題怎麼辦?”
“那就解決。”劉好仃語氣堅定,“問題不能藏著掖著,得讓它浮上來,才能處理。”
“萬一有人亂提呢?”老張問。
“那也歡迎。”劉好仃笑了笑,“至少說明他在關注這個團隊。監督小組會負責篩選、跟進,確保每一條反饋都有回應。”
小周忽然插話:“其實我們最缺的不是表揚,是方向。”
這句話被寫進了草案首頁的角落,旁邊還畫了個小小的箭頭,指向空白的第二頁。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把大家說的方向彙總起來,形成一個真正的共同目標。”劉好仃合上文件夾,“這不是管理層畫餅,而是大家一起畫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