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手機放回口袋,指尖還殘留著那張通知紙邊的溫度。走廊儘頭傳來小周和阿傑的說笑聲,聲音輕快,像是剛從什麼好消息裡冒出來似的。
他轉身走向辦公室,腳步踩在水泥地上的聲響,也變得輕了許多。
一進門,就看到桌上又多了一杯茶,這次杯子底下壓著的是監督小組昨晚會議的紀要。小林字跡工整得有點過分,每一頁都像打印出來的,連標點符號都沒放過。
“組長!”小李從門外探進半個身子,“動態願景牆的設計圖我畫了三個版本,你要不要看看?”
“先放下吧。”劉好仃坐下,拿起紀要翻了幾頁,“你那個燈泡圖標不錯,可以加。”
小李眼睛一亮:“我還想著能不能讓每次上榜的班組自己選個代表色,這樣大家更有參與感。”
“行啊。”劉好仃點頭,“不過這事得等交流會機製穩了再說。”
“那今天下午的會……你覺得他們真會提問題?”小李一邊收拾圖紙一邊問。
“提不提問題不是重點,關鍵是有沒有人願意聽。”劉好仃喝了口茶,“我們這代人,從小就被教育彆惹事。現在突然說‘想啥就說啥’,誰敢第一個開口?”
小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走了出去。
劉好仃看著窗外,廠區裡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閃著細碎的光。風不大,但吹得旗子輕輕晃動,像是某種無聲的節奏。
他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文檔,標題是:
《開放交流會執行流程·初稿》
手指在鍵盤上停了一會兒,敲下了第一段話:
“目標:提升信息透明度,增強團隊信任與歸屬感。”
寫完這一句,他忽然想起昨天小周說的話——“其實我們最缺的不是表揚,是方向。”
這句話像一顆釘子,把他腦子裡那些模糊的想法都串了起來。
他迅速調出草案,翻到第一頁,在角落寫下一行字:
“方向有了,接下來是路徑。”
下午的會議定在兩點開始,會議室比平時來得安靜。
監督小組成員陸續到場,王師傅照例抱著保溫杯,老張手裡拿著一份舊報紙,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顯得更隨意些。
“劉哥,”小林提前到了,把筆記本打開,“匿名提問這塊兒,我覺得還是得設個篩選機製,不然萬一有人亂提怎麼辦?”
“那就讓他提。”劉好仃坐在桌頭,“問題不怕多,怕沒人說。”
“可要是有人說咱們管理層的問題呢?”小林皺眉。
“那就看他說得對不對。”劉好仃笑了笑,“咱們這個機製,不是用來堵嘴的,是用來聽真話的。”
老張在一旁插話:“那你準備怎麼回應?總不能當眾吵起來吧。”
“不會吵。”劉好仃語氣平穩,“每個匿名問題都會由監督小組評估,能解決的限期處理,不能馬上解決的也要說明原因。而且,所有反饋都會歸檔,作為後續改進的參考。”
王師傅慢悠悠地咬著牙簽:“聽起來挺正式,可員工真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