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辦公室的窗邊,手裡端著一杯剛泡好的枸杞茶,陽光從百葉窗的縫隙裡漏進來,在桌麵灑下幾道金線。他望著樓下廠區,叉車正來回穿梭,幾個穿著工裝的員工蹲在玻璃堆旁檢查包裝。
“劉哥,技術員那邊確認了,下周三上午十點來廠裡。”小周推門進來,手機還在耳邊貼著,“他們說帶了全套演示設備,還準備了樣品。”
“好嘞。”劉好仃放下杯子,嘴角一揚,“你再跟阿梅說一聲,讓她安排接待和會議室布置。”
“早就安排好了。”小周一邊回消息一邊笑,“她現在比咱們都上心,連投影儀都提前試了兩遍。”
“這不就對了嘛。”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咱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一群人在往前衝。”
會議室的長桌上已經擺好了礦泉水、紙巾盒,還有幾份打印得整整齊齊的技術資料。阿梅正在調試投影儀,老張則抱著一台筆記本電腦翻看供應商發來的參數表。
“來了?”劉好仃推門進來,順手把背包掛在椅背上,“咱們先過一遍流程,彆到時候人家問東,咱們答西。”
“我這邊沒問題。”小周指著屏幕,“我已經整理出一份常見問題清單,包括兼容性、能耗變化、維護周期這些重點。”
“不錯啊。”劉好仃點頭,“等會兒要是有聽不懂的地方,彆硬撐,隨時打斷提問。”
話音剛落,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各位好,我是新技術團隊的李工。”一個穿白襯衫的年輕人走進來,手裡提著一個黑色箱子,臉上帶著職業性的微笑。
“歡迎歡迎。”劉好仃起身握手,“我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才把你盼來。”
李工笑了笑,打開箱子,取出一台平板:“今天我會從材料特性、係統原理、安裝流程三個方麵做講解,並配合現場演示。”
“那就開始吧。”劉好仃坐下來,目光落在屏幕上。
接下來的四十分鐘,李工用專業術語飛快地講解著新材料的分子結構、鍍膜工藝、溫控算法……會議室裡的氣氛逐漸變得安靜,隻有空調吹風的聲音。
“這個‘自適應熱補償機製’是什麼意思?”小周皺眉,“聽著像武俠小說裡的內功心法。”
“通俗點說,就是係統能根據環境溫度自動調整加熱功率,避免浪費能源,還能減少玻璃表麵因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紋的風險。”李工頓了頓,“就像你們家空調,不是一直全速運行,而是根據室溫自動調節頻率。”
“哦——”眾人恍然大悟。
“那這套係統怎麼跟咱們現有的生產線對接?”老張插話。
“接口方麵我們可以定製,隻要提供設備型號和通訊協議,我們的工程師就能完成適配。”李工調出一張示意圖,“這是實際應用案例,這家工廠改造後,次品率下降了百分之十五,能耗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低聲議論。
“聽起來是不錯。”阿梅翻著資料,“但價格這塊呢?”
“目前是推廣期,價格上有一定優惠。”李工笑了笑,“而且如果你們願意簽長期合作意向,還可以申請技術支持培訓名額。”
“培訓的事我來安排。”劉好仃接過話頭,“我們這邊有幾個技術骨乾,正好可以跟著學學。”
第二天,車間門口圍了一圈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即將引進的新技術。
“聽說要換新機器了?”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工人靠在牆邊,語氣有點複雜。
“不隻是機器,還有新材料。”旁邊的小年輕興奮地說,“據說環保得很,燒出來沒味道!”
“環保歸環保,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操作。”老工人撓了撓頭,“我現在連掃碼付款還得找人幫忙。”
這話被路過的劉好仃聽見了。
他走過去,笑著打招呼:“老王師傅,聽說你在車間乾了二十多年了吧?”
“可不是嘛,從搬磚到調機,啥活兒沒乾過。”老王挺直腰板,“就是現在年紀大了,怕跟不上節奏。”
“您這話我可不同意。”劉好仃拍拍他的肩,“咱們搞技術,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