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灑在走廊上,阿梅抱著筆記本走在回辦公室的路上,腳步輕快。她剛整理完試點城市的促銷反饋數據,正準備發給劉好仃。
走著走著,她忽然停了下來。
一張舊訂單的備注吸引了她的注意:“因材料延遲,客戶取消。”她皺了皺眉,點開附件詳細看了幾眼,又對比了一下最近的出貨記錄。眉頭越皺越緊。
“不對勁。”她低聲自語,“這不是個例。”
她沒多想,截了幾張圖,用微信悄悄發給了劉好仃,並附上一句話:“有點問題,可能不是營銷的事。”
幾分鐘後,手機震動了一下。
“我正想找你。”劉好仃回複。
晨會上,空氣比往常凝重了些。
劉好仃端著茶杯坐在會議桌一端,桌上攤著幾頁紙,是他連夜調出來的近三個月物料到貨記錄。
“鋼化玻璃原片延遲7天。”他指著其中一頁,“這導致我們不得不臨時調整生產計劃,最終影響了客戶的交付時間。”
王姐翻著手裡的報表,嘀咕了一句:“這事我們也提過幾次,但供應商說他們也沒辦法。”
“那我們就隻能認命?”劉好仃笑了笑,語氣卻並不輕鬆,“你們知道現在外麵怎麼說咱們嗎?‘廣告做得好,可我怎麼也找不到下單的理由’。”
會議室裡一片沉默。
小周抬起頭:“你是說……客戶其實已經準備下單了,結果因為供貨問題放棄了?”
“對。”劉好仃點頭,“供應鏈不隻是采購和倉庫的事,它也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你能想象,一個用戶點了單,然後等了半個月才收到產品?”
王姐歎了口氣:“那不等於白忙活一場。”
“所以我們今天開會的主題隻有一個。”劉好仃把茶杯放下,聲音平穩但堅定,“優化供應鏈。”
“供應鏈優化”四個字寫在白板上,像一道命令。
“你們先彆急著說難。”劉好仃環視一圈,“我知道咱們現在的流程是老一套,大家都習慣了。但問題是,它真的適合我們現在的發展節奏嗎?”
沒人說話。
他繼續說道:“我們不能隻盯著市場拓展、品牌曝光這些前端的事,後端的供應體係如果跟不上,前麵做的所有努力都會打水漂。”
阿梅輕輕點頭,她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
“用戶體驗,從廣告開始,從發貨結束。”
“這樣吧。”劉好仃站起身來,“你們各自回去整理一下手頭的資料,把最近遇到的問題都列出來。下周我們再來一次碰頭會。”
幾天後,臨時會議室再次熱鬨起來。
采購部的老李拿著一張表格進來,臉上帶著幾分無奈:“最近三個供應商交貨期都不穩定,尤其是b廠,上次說好的十號到貨,硬生生拖到了十七號。”
倉儲部的小趙接著說:“我們這邊壓力也不小,有時候貨來了也不知道該放哪兒,有時候明明要的東西還沒到。”
生產部的陳哥最直接:“缺料已經是常態了,有時候排產表都改三遍,工人也煩。”
劉好仃聽著,沒打斷,隻是默默地記下每一句話。
等三人說完,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讓他們每人寫下自己遇到的最大問題。
很快,白板上貼滿了便簽紙:
“某供應商連續三次延遲,但未被處罰。”
“信息傳遞滯後,倉儲與采購不同步。”
“部分原材料庫存積壓嚴重,占用資金。”
劉好仃站在白板前,看著那些字條,良久沒有說話。
最後,他開口:“我們不是沒有資源,也不是沒有能力,是我們之間的連接出了問題。”
他轉身麵對三人:“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很簡單——先理清現狀,再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