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廠區的主乾道上,手裡握著剛收到的一份環保局通知複印件。風吹得紙邊嘩啦作響,他眯起眼看了幾行,又低頭看了看腳下的水泥地。那上麵還殘留著昨天下雨後沒乾透的水漬,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像是一條條細小的河流。
“劉哥,會上說你打算牽頭搞這個環保的事?”阿梅快步走過來,手裡拿著一疊資料。
“嗯。”他把通知折好塞進口袋,“這事不能拖。”
阿梅點點頭,翻了翻手裡的文件:“我剛才整理了一下廠裡過去幾年的環保檢查記錄,發現廢水處理池那邊有兩次提到過滲漏問題。”
“哪兩年?”
“19年和22年。都是口頭提醒,沒有正式處罰。”
劉好仃皺眉:“那就是說,他們早就知道有問題。”
兩人走到辦公樓前,電梯口已經有人在等。王姐見他們來了,遞來一個眼神:“財務那邊不同意撥款,說是今年利潤不高,能省就省。”
“省不了。”劉好仃淡淡地說,“要是真被罰了,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王姐歎氣:“我知道,但他們就是不聽勸。”
電梯門開了,三人走進去。鏡麵牆上倒映出他們的身影,阿梅看著自己略顯疲憊的臉,忽然問:“劉哥,你怎麼看這次環保升級?”
“跟物流優化差不多。”他說,“先摸清楚問題在哪,再一步步解決。關鍵是不能等彆人來找我們。”
電梯停在三樓,會議室門口已經站了幾個人。財務主管老陳正靠在牆邊打電話,聲音壓得很低:“……不是我說,現在做這些事太早了,政策還沒落地呢。”
劉好仃沒說話,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走進會議室。
會議桌已經擺好了投影儀,屏幕上是《深圳市工業汙染整治專項行動通知》的掃描件。劉好仃拉了張椅子坐下,翻開筆記本,開始記錄管理層的意見分歧。
“我覺得現階段最重要的是維持生產穩定。”老陳開口,“環保改造可以緩一緩,等行情好轉再說。”
“問題是,”劉好仃抬眼,“我們不知道‘行情’什麼時候好轉,但環保執法不會等我們準備好了才來。”
“可我們現在拿不出那麼多預算。”
“我不是要馬上投入全部資金。”劉好仃語氣平穩,“我是建議成立專項小組,先排查隱患,再分階段整改。前期不需要大筆支出。”
“排查也得花錢。”
“那就從最基礎的做起。”劉好仃翻開之前整理的報告,“比如廢水處理池有沒有滲漏,設備有沒有更新到最新排放標準。這些都是現成的數據,不用額外花錢。”
老陳沉默了一會兒,沒再反駁。
王姐趁機補充:“其實很多一線員工對環保規定也不了解,甚至不清楚哪些操作會影響指標。如果能組織一次培訓,讓大家心裡有個數,也能減少後期執行阻力。”
“這個我來安排。”劉好仃點頭,“先從班組長入手,讓他們帶大家學。”
會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最終達成初步共識:由劉好仃牽頭,聯合安全部門、技術組和一線班組長組成環保達標專項小組,優先排查廠區重點區域,形成問題清單後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走出會議室時,天色已經暗下來。廠區燈光陸續亮起,像是某種無聲的信號。劉好仃站在樓梯口,掏出手機看了一眼信息——
【b廠數據又有波動,感知層評分下降,質量合格率回升】
他合上手機,抬頭看向遠處的天空。城市燈火閃爍,像是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這座玻璃廠。
“劉哥,接下來怎麼安排?”阿梅問。
“明天先開個座談會,聽聽一線員工怎麼說。”他說,“我們要做的不隻是合規,還要讓大家明白,環保不是負擔,而是責任。”
阿梅點頭,轉身離開。劉好仃則站在原地,望著公告欄角落裡那張被風吹動的通知複印件。一角卷起,像是隨時會飄走。
他走上前,用手輕輕按住它,低聲自語:“這事兒,不能再拖了。”
第二天上午,座談會準時開始。十幾名來自不同車間的老員工圍坐在休息區的幾張圓桌旁,有的端著保溫杯,有的抽著煙,神情各異。
劉好仃站在前麵,簡單介紹了這次環保專項行動的背景,然後開門見山:“我想聽聽你們平時工作中有沒有遇到什麼跟環保相關的問題,或者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