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的玻璃窗上還留著昨天下雨時未乾的水痕,陽光一照,像撒了一地碎銀。劉好仃坐在角落,手裡捏著半杯涼透的茶,眼神卻落在阿梅電腦屏幕上那張剛剛開始成型的熱力圖上。
“這顏色越深的地方,說明跑得越多?”王姐湊過去問。
“對,但你看這裡。”阿梅指著寶安方向一片偏紅的區域,“這條線幾乎每天都有車走,可平均耗時比其他路線高出將近15。”
“難怪司機都喜歡繞這兒。”小周翻了翻之前收集的數據,“返程空載率最低的就是這一帶。”
劉好仃點點頭:“這就是隱形損耗。客戶沒投訴,流程也合規,但效率其實被悄悄拖慢了。”
他轉頭看向小周:“調度係統那邊怎麼樣?”
小周立刻調出一張表格:“我聯係了四家本地物流公司,他們用的都是輕量級平台,功能不算複雜,但基本能實現路線規劃、實時反饋和評分記錄。”
“有沒有演示看看?”王姐問。
“有!”小周點開一個網頁鏈接,屏幕上跳出一段視頻介紹。畫麵裡是一個簡潔的操作界麵,司機點擊“異常上報”按鈕後,係統自動彈出語音播報提示。
“這個挺實用。”王姐眼睛一亮,“萬一路上堵了或者臨時改路線,也不用打電話報備,直接語音就行。”
阿梅在旁邊記下:“可以考慮作為試點階段的反饋渠道。”
劉好仃喝了口冷掉的茶,點頭道:“先從這三個方麵入手:熱力圖分析、調度係統測試、司機反饋機製。下周前拿出初步方案。”
會議結束,大家陸續起身收拾東西。小周一邊關電腦一邊嘀咕:“就怕司機們不配合啊。”
劉好仃沒說話,隻是把筆記本合上,站起身來。
“人不是抗拒改變,而是怕變糟。”他說,“隻要讓他們看到好處,就會慢慢接受。”
阿梅回到工位,打開exce表格,開始整理過去三個月的運輸數據。倉庫那邊傳來的文件格式五花八門,有的是手寫的掃描件,有的是導出失敗的亂碼表單。她歎了口氣,戴上耳機,開始一項項篩選。
“你這是在拚樂高嗎?”小周路過,看著她滿屏密密麻麻的數字。
“差不多吧。”阿梅苦笑,“有些數據連日期都沒寫清楚,隻能靠車牌號和司機名字去猜哪條是哪趟。”
小周坐下來,順手拿起她的鼠標:“我幫你寫個函數,至少先把重複的剔除。”
“謝了。”阿梅鬆了口氣,“等我把這些理順,就能生成完整的熱力圖了。”
小周敲著鍵盤,忽然停下:“等等,這輛車……連續三周都繞到寶安,而且每次都是下午三點左右出發。”
阿梅湊過來一看,皺眉:“客戶評分還都是滿分,根本沒人投訴。”
“說明司機自己調整了路線,省了油錢,客戶也沒耽誤收貨。”小周搖頭,“但這其實是公司成本的隱形上漲。”
阿梅默默記下:“回頭得跟王姐說一聲,這可能是潛在問題點。”
王姐踩著中午飯點溜進了車隊辦公室。司機們正圍在一台老式電視前看午間新聞,見她進來,有人笑著打招呼:“今天怎麼親自來了?”
“來看看大家夥兒唄。”王姐笑眯眯地拉過一把椅子坐下,“順便聊聊調度的事。”
氣氛明顯安靜了幾分。幾個年紀大的司機交換了個眼神,有個年輕的低頭扒飯,不敢抬頭。
“你們也知道,廠裡最近在優化物流流程。”王姐開門見山,“我想聽聽你們的真實想法。”
一位姓李的老司機放下筷子,點了根煙:“調度係統我知道,就是以後不能自己挑路線了吧?”
“不是不讓挑,而是讓路線更科學。”王姐解釋,“比如哪條路堵車多,係統會建議繞行;哪個時間段最順暢,也能提前安排。”
“那要是係統派的路線不好呢?”另一個司機問,“我們還得按它說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