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手裡拿著一支紅筆,在桌上的《環保執行手冊》初稿上圈圈畫畫。窗外陽光正好,玻璃窗把光線折射成一道道金線,落在他手邊的一杯茶上,水麵泛著細碎的光。
他已經改了整整一上午,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張紙,連封麵都被他畫成了“地圖”。
小王敲門進來時,正看見他盯著那本手冊出神。
“劉哥,我問過了,不止是我發現的那個問題,其他班組也反饋了好幾個數據不對的地方。”
劉好仃點點頭,沒說話,隻是把紅筆輕輕擱在桌上,像是怕驚擾了什麼。
“比如除塵流程裡的啟動順序,有些師傅說跟他們平時操作的不一樣。”
“還有廢水排放口的溫度記錄方式,不同車間用的表格都不一樣。”小王繼續補充,“大家不是故意不配合,是真的有點混亂。”
劉好仃終於開口:“你乾得不錯。”
小王愣了一下,隨即笑了:“那接下來怎麼辦?”
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窗邊看了會兒外麵的廠區,然後回過頭來:“先彆急著培訓了,咱們先把這本手冊重新校一遍。標準要是錯了,執行得再認真也沒用。”
技術組的小會議室裡,幾個人圍坐一圈,桌上堆滿了各種版本的手冊草稿、設備參數表和測試記錄。
“你們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劉好仃一邊翻資料一邊說,“我們以為寫清楚了,其實很多地方連我們自己都沒搞明白。”
李師傅拿起一份舊版手冊,皺眉道:“這個‘環保流程_v1_備份’還是我當年留下的,沒想到今天還能派上用場。”
劉好仃接過來看了眼,點了點頭:“有備份總比沒有強。至少我們知道以前是怎麼做的。”
“可問題是,”小王插話,“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對的,不是以前的。”
“沒錯。”劉好仃合上那份舊文件,“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先確認每一個細節,再讓每個人都能記住它。”
他轉頭看向李師傅:“上次你說的‘重點清單’,我覺得可以試試。”
李師傅點頭:“每天開工前念一遍,簡單明了,記不住也能混個耳熟。”
“那就這麼辦。”劉好仃拍板,“小王你負責整理核心條款,做成一張每日確認表,老張安排人手做雙人複核。我們不能隻靠一個人的理解去執行。”
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有人開始翻筆記本,有人掏出手機拍照記錄。
劉好仃卻突然停了下來,看著桌上那份舊版手冊,心裡隱隱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幾天後,新修訂的《環保執行手冊》初稿出爐,同時附帶了一份“每日環保確認表”。
劉好仃親自帶著這份表單,走進了第一個試點班組。
班組長是個叫阿輝的年輕人,看到劉好仃來了,趕緊招呼大家集合。
“今天我們不是來考試的,是來一起看看這些條目到底好不好用。”劉好仃站在前麵,手裡拿著確認表,“你們有什麼想法,直接提。”
一個老師傅舉手:“劉工,這裡麵有一條說除塵設備必須提前十分鐘預熱,但我們這邊有時候臨時加料,哪能每次都等夠時間?”
劉好仃點點頭:“這個問題提得好。那你覺得,怎麼調整才更合理?”
老師傅想了想:“要不改成‘根據物料量決定預熱時間’?這樣靈活點。”
“行。”劉好仃當場在表上做了批注,“這條我們回去再討論,爭取下周出個補充說明。”
另一個工人指著表上的某一項:“這裡寫的是‘檢查濾袋是否完好’,但我們每次都是憑經驗摸一下,有沒有更直觀的方法?”
劉好仃笑了笑:“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下個月我們會引入一台便攜式檢測儀,到時候你們就能看屏幕判斷了。”
“哦,那挺方便。”工人點頭。
會議結束後,劉好仃走出車間,迎麵碰上了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