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還帶著點露水的味道,劉好仃站在玻璃廠大門口,手裡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文件袋,裡麵裝著他和小王連夜趕出來的企業介紹ppt。他抬頭看了看天,灰藍裡透著白,像剛洗過的玻璃,清清爽爽。
“師傅,車來了。”小王騎著電動車從廠區拐角冒出來,頭盔都沒戴正。
“你這小子,遲早被交警攔下。”劉好仃一邊說,一邊坐上後座,把文件袋夾在腿邊,“抓緊時間,咱得趕在學生上課前到深技大。”
車子一溜煙地衝了出去,風撲在臉上,帶著點涼意。劉好仃眯著眼,腦子裡已經開始過今天要講的內容。他們這次不是去推銷崗位,是去講故事——關於一塊玻璃,如何從沙子變成高樓大廈的眼睛;關於一個老廠,如何在數字化浪潮中站穩腳跟;關於一群老師傅,想把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的心願。
到了學校門口,保安攔下他們問:“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深圳玻璃廠。”小王搶著回答。
保安愣了一下:“玻璃……廠?”
“對,就是做玻璃的那個。”劉好仃笑嗬嗬地說,“我們來談校招的事。”
保安點點頭,登記完放行,但那眼神,明顯寫著“這年頭還有人招玻璃工”。
進了就業辦,接待他們的是一位姓張的老師,穿著挺正式,語氣卻有點冷淡。
“你們是來做宣講的?”她翻了翻他們遞上的資料,“我們這邊智能製造、自動化這些專業比較熱門,你們有相關崗位嗎?”
“有。”劉好仃點頭,“而且我們正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生產線已經接入數據係統了。”
張老師挑了挑眉,顯然不太信。
“您要是有興趣,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我們工廠。”劉好仃接著說,“我們也願意設立‘玻璃智能製造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動手操作,看看傳統工藝怎麼和現代技術結合。”
這句話似乎打動了她,眼神柔和了些。
“你們有培訓體係嗎?”她問。
“正在建設。”劉好仃坦誠,“但我們有一群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願意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年輕人。”
張老師沒說話,低頭繼續看材料,最後點了點頭:“行吧,我給你們安排一場宣講會,下周三下午兩點,教學樓b棟204。”
“太好了!”小王高興地差點站起來。
離開學校時,劉好仃才鬆了口氣。回程路上,他忽然問:“你剛才在學校說智能製造專業的學生挺搶手的,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小王笑了笑:“我覺得咱們的目標人群,應該是既懂點數據,又願意了解製造流程的學生。他們不一定非得是學玻璃的,但得願意動手、願意學。”
“嗯。”劉好仃點頭,“那你回去整理一下目標院校名單,重點圈出那些有智能製造、材料工程、工業設計這些專業的學校。”
“明白。”
回到廠裡,已經是中午。劉好仃沒急著吃飯,而是直接去了會議室。牆上貼了一張新海報,是小王昨晚做的,標題寫著:“匠數計劃——尋找未來的玻璃匠人”。
底下還有一句副標:“用經驗傳承技藝,用數字創造未來。”
劉好仃看了眼,嘴角微微上揚。他走到投影儀前,插上u盤,打開ppt首頁,上麵寫著幾個大字:
玻璃廠的故事
他轉頭對已經在場的老李說:“等會兒開個短會,讓大家都來看看,我們不是在換人,是在升級。”
老李坐在角落裡,叼著根牙簽,沒說話。